春日寻访福先寺

短文网

2024-07-02文/村姑随笔

春日晴和,遂决定去寻访福先寺。

出门,沿启明东路东行。特殊时期,路上人并不多。有名的马杰山牛肉汤馆大门紧闭,门前冷落。再往东,路窄了,像进入村中。人多起来,有小吃店已开门,路边有摆摊卖菜的。

南北小巷口依旧有戴红袖章的人值守。拦绳横着,只许本村人进出。在往福先寺去的路口,也有人值守。我说明情况,问能否进去。值守人员经过相关检查,让我通过了。

小路很安静,有一条铁路穿过,以为是附近工厂的运输线,连接着陇海线。与看守的人交谈,得知是机务段修车的。

小路东边有人家居住。门前,一棵树缀满了红蕾。什么树呢?忽然发现有一枝开了两三朵。是杏花!刚惊喜地拍完照,前行几步,更多的杏树出现了。在向阳处,有一枝已开满了白花,蜂声嗡嗡。先惊一树蕾,复喜满枝开。真是室中不知春,野外已十分。

再往北,路东,在塔东村北,有一处大园子。广场上一石,上书“瀍河牡丹园”,落款为陈春思。此先生老家与我家相邻,按辈分叫哥。村子有了文化人,对村中后辈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园不算小,北面直到陇海线。亭子,小路,一个个牡丹圃,牡丹都已顶着簇簇红芽。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叶子了。一到四月,这儿就会成为花团锦簇的地方了。春天,正按着她特定的步伐一寸寸走来。

继续向北,过陇海线涵洞,就到村里了。在阳光照耀的路旁边,竹丛郁郁,有老人在看书。

想与老人谈谈。一个地方最真切的历史往往是在老人的记忆里。只看寺,不过是平面的建筑,与老人谈话,才能深入到建筑的历史里。

一搭话,说起寺,老人的话就像流水一样长起来。

老人说,此寺原为武则天所建。因为是皇家寺院,以前很大,寺东有杏林,有高塔。附近几个村子塔湾、塔东、塔西的村名都是跟福先寺有关。

老人侃侃而谈。条理清晰,知识性很强。讲起故事来,也极生动。我就悄悄地打开手机,把老人的故事录了下来。又好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果然,老人生于1940年,今年80岁了。当过兵,后来到拖厂工作,再后来到市老干部督导组工作。现在依然退而不休,经常参加督导组的活动。喜欢看书,写作。

告别老人,继续去看寺。寺门关闭着,两尊石像蹲在门前,一棵老槐枝丫欹曲,扎向天空。

不能进门,也不觉得遗憾。诗人游园不值,留下春色满园关不住的诗句,访友不遇,留下松下问童子的诗句,我寻寺,虽不能见,却见到了几树红杏,一棵老槐,一位老人,岂不是最美的风景?

回来的路上,继续向北,等于转了一个圆圈。路边有星星点点的蓝色小花开放,叫不出名字,也有黄色的花在枯草丛中笑着。

人们总向往着诗和远方。其实,每个人所处的地方,都是别人的远方。就在身边,转转小村庄,转转弯曲的小巷,看看一棵老树,一丛修竹,一树鸟鸣,一座小庙,一块石雕,都是美妙的享受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