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瓜

短文网

2024-06-11文/房臣波散文

九月的第一个周六,超强台风"轩岚诺"在500多公里外的东海海面上妖娆地走着位,杭州已是时雨时风。就在犹豫着"二年级挖地瓜"活动要不要取消的关口,几片喇叭花黄叶落到脚下,已经反复冲洗的露台,反倒添了几分姿彩。一句小诗飘过眼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哈密瓜的叶子已经完全枯败了,再不摘,瓜就要坏了。

老天真给面子,孩子们陆陆续续到的时候,雨停了,风也停了。提前到的四个小朋友分成两组:地瓜一小队、地瓜二小队,各自有块"责任田".一小队的两名女生兴致极高,却气力不大,一根长地瓜断成了三块;二小队是两个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收获颇丰。

一、二小队挖完了,意犹未尽,又跑到其他地方"开辟新大陆",竟然发现了一枚超大地瓜!其间,三小队的也到了,他们在桃树底下不知从何下手,其中戴着帽子的女生一开始蹑手蹑脚,好像很爱干净,后来也就放开手了。四小队、五小队也人员到齐了,地瓜一会儿就摆满了两筐。

孩子们已经成了泥人,他们顾不上那么多了,给地瓜洗澡、洗手、喂鸭子……五小队任务还未结束,雨又大了,大家赶紧撤离到楼道里,五小队最后剪下西州蜜瓜。瓜太大了,有的家长赞叹:起码得有10斤吧?

楼道挤得水泄不通,桌台上即兴切开分享,对于此瓜的甜度,大家更是赞不绝口。我赶紧尝了一口,已跟新疆哈密瓜甜度没有多少差异。往年的哈密瓜,膨大期正好遇到梅雨季,裂瓜现象严重,"幸存者"寥寥。今年梅雨不典型,又逢70年一遇的大旱,浙江气候成了"新疆气候".想想每日两次拉管浇水,晒成黑炭,这个瓜,应该是对汗水最大的犒赏了。

吃完瓜,我拿起一粒小种子告诉大家,这个哈密瓜就是四个半月前由这么一粒种子长出的。这个哈密瓜,从开花到结果,已经整整55天。大家又是一阵啧啧声。我们一起又把胡萝卜种子撒在了土里,期待三个月后的收获。

露台,在风雨的洗礼下,地瓜已经如美人出浴,散发着诱人的颜色,但大小不一,怎么分呢?犹豫之际,不知谁说了一句:不如即兴一人写一篇小作文,按文章质量来分吧。一拍即合,同学们有的兴奋得手舞足蹈,有的拿起铅笔跃跃欲试,有的对着作文纸愁眉不展,还有的干脆翻起了课外读物。我半小时倒计时,房间里安静了下来……

时间到了,卷子一张张飘了过来:有渴望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有急不可耐的疑问,老师老师,我写得怎么样;有隐隐的啜泣,为了得到最大的地瓜而急火攻心交了白卷。字数有多有少,篇幅有长有短,感受满卷喜悦。有的写地瓜,有的写种子,有的写鸭子,有的写甜瓜,有的写暑假记事,有的写茶道意趣……有的内容充实,有的卷面整洁,有的叙述饱满,有的感情充沛;也有的歪七扭八,词句不通,语言单薄,错字连篇。就像大千世界里,有的傲立群芳,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青涩羞赧,有的心如止水。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开有早有晚,花香有浓有淡,但那一天总会到来,汇成绚烂的千姿百态,汇成花海的五颜六色。

翌宸、铠泽、睿辰、芷睿、昊坤、玥玥、筱天、章乐、铭朗、彤语……点到的时候我发现,甚至每个孩子的名字,都是那么富有诗意,不用刻意排列组合就是一首古诗,想必家长们,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节劳动课,一节习作课,更是一节人生的大课堂,在简陋的"楼道教室""楼顶花园"与"蜗居书房"里,七八岁的孩子们构思出了11篇精彩习作,如果将它们连缀成篇,将是一篇多么生动的散文!

暂且用拙笔大概勾勒如下:

初秋的午后,烟雨蒙蒙,我们气喘吁吁爬上七楼,来到城市的"空中花园".瓜秧黄了,哈密瓜熟了,害羞的红薯悄悄拱出泥土,小鸭子吱吱吱叫着,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两人一组,有的摘甜瓜,有的挖红薯。哈密瓜好摘,挖地瓜却比拔萝卜还难,我们的手上沾满了泥土,额头上冒出了汗珠,但一点都不觉得累。一会儿,姿态万千的红薯就摆了一筐,水里洗净,它们伸伸懒腰,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孔,有的咧开了大嘴,有的笑弯了腰。甜瓜小组也没闲着,他们把切好的哈密瓜端了过来,大家伙儿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指甲缝里全是泥,衣服鞋子也脏了,但这是多么充实而又难忘的一天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沉甸甸的果实,是辛勤的耕作换来的,同样的道理,努力学习才有回报,珍惜粮食亦是美德。临走,我们还在土里撒上了胡萝卜种子,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个丰收的季节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