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芳华佳茗香

短文网

2024-07-17文/韩星海随笔

平凡生活中的爱茶人,休闲相聚,品茗论道,若缺少了茶艺,饮茶的气氛就淡了许多。唯有那泡茶师精湛的茶艺展示,能让茶的氤氲更加宁静和谐,刹那芳华,让品饮者沉浸在美好的享受之中,这是茶艺的魅力。

重温茶艺,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让茶与水、杯与盏、火候与温度交融一起,随着茶艺师高冲低泡,弥漫出浓醇芳香的茶叶味道。

研理于经,征事于史。话说中国茶艺,萌芽于唐,发展于宋,改革于明,盛极于清,可谓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久远,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与不同结层的人士结缘。

我国是个多民族性人口大国。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茶论》,或明代的《茶疏》,书中所谈,人们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分。在民间,喝茶没有什么仪式感,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怎么高兴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乡场茶话"等,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所以中国人有着特有的气质,饮茶方式及内涵亦自有其中庸之道传统的精神。茶艺是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渗透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茶文化。

品茶四大特色集中表现在"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这些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饮茶文化内涵及茶艺之道范畴,都可在茶为国饮中一一获知!

中国人不太随意高谈阔论茶道。所以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深受国人一贯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简言之:即顺其自然及致清中和,是中国茶艺的精髓。

博大深厚的茶道中包含着茶艺,与道家文化分不开的。据传汉代名臣张良制造药茶——黑茶薄片,后称"渠江皇家薄片茶",这可能就是黑茶的起源,开创了茶与道结合的先河。

一般来说,经过正规培训的泡茶师,在冲泡茶叶过程中,应当具备"神形兼美、心正意诚、技精艺巧"之特质,在冲泡过程中充分传达出"神、美、质、匀、巧"五种不同的境界之美。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时间环境的选择创造,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独有文化现象。

著名作家林语堂说过:"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凡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会带去饮茶的习惯;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当你来到产茶之乡,就可能看到在一条老街道中,三三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老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会。

你也可能走在古城繁华的大街小巷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尝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讲解,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茶叶。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至今流传,这种饮茶习惯在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五千年历史。

"茶经昔读今茶史,欲唤天涯认故乡。"早在唐朝中叶时,茶圣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世间第一部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至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除了中华各民族外,还漂洋过海传到日本、东南亚等各国,都纷纷学习践行此风尚,拉动了茶叶市场贸易。

中国茶香挡不住!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下午茶"风靡整个伦敦上流。在中国,茶因为人文地理、环境风俗的不同,而有两种发音方式,茶音不同意相近,鉴赏滋味求和平。让陆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万里茶道"逐步兴盛起来。

现在海内外茶学专家共同认为:饮茶是中国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让世界大同,和美与共。

人生就是"三道茶",唯有传承精神爽。正如茶艺系教授朱曦所说:"茶是我们生活中都应该交到的好朋友。她可以轻盈,可以厚重……"这是一个纯粹的茶人理解,就像托起一轮明月,点亮满天繁星,为当代茶学高质量发展贡献茶人的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