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朋友圈”

短文网

2024-08-09文/卢兆盛随笔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使用微信的落后分子。四年前,因单位建立一个微信工作群,要求每个人都要加入,于是,一位同事帮我注册了一个微信号。这样,我才开始与微信接触。

尽管已用了多年智能手机,但,由于一直没有微信,因而一些同事、同学说我“老土”,不会“与时俱进”,我完全认可。有了微信后,微友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很快,便像燎原的“星星之火”,由起初的数十人,猛增到一百多人,到如今,已扩充到了三百多人。队伍如此庞大,确实始料不及。

微信,作为一种早已被大众广泛使用的新型社交软件,的确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自然,我也是受益者之一。不过,凡事都有利也有弊,微信也一样。一段时间后,因微信而引发的郁闷、烦恼,不请自来,尤其是朋友圈,稍不小心,就会发生误会,惹出是非,招致不快。

我生性喜欢宁静,不太爱凑热闹。或许是新鲜感使然,有了微信后,也经常在空闲时进入朋友圈,分享微友们发布的各类文章、视频与图片,但,自己却从未发布过一条信息。不过,对一些微友转发的文章,我还是给予了点赞或评论。虽然自己不太主动,但也还不完全算是一名潜水的看客或吃瓜群众。然而,后来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最终让我开始疏远朋友圈,到现在,已彻底不看朋友圈了。

有那么几个微友,总喜欢在朋友圈发布家事,甚至将红白喜事都晒出来,比如父亲生日或母亲过世,等等。如果隔两三天才进一次朋友圈,那就很难看到这些信息,即便“爬楼”上去看到了,那也成了“明日黄花”,要想表示祝福或悼念,已然为时过晚。

一位昔日关系不错的老同事,在我调离原单位多年后,仍与我保持着联系,每逢过时过节,彼此都会发送短信祝福,但不久前在街上不期而遇发生的一幕,却令我十分尴尬。

那天,我刚从一辆公交车下来,准备换乘另一路车;在停靠点,我忽然看见了这位老同事,连忙走过去打招呼,同时伸出了右手,没想到,他竟无动于衷,甚至有意回避,只是鼻子里“嗯”了一声,就没了下文。本想多聊几句,问问近况,但见到他这个样子,我也只好作罢。好在换乘的公交车很快就到了,这个难堪的局面才得以结束。上车前,我还是跟他道了一声“再见”,他却当作没听见,低着头看手机。我纳闷极了,怎么也想不通,他为什么突然不理睬我了?不久,另一位老同事告诉了答案:他在微信上发布了其父不幸去世的消息,却没有看到我表示哀悼和安慰。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只怪自己那几天事多,没进朋友圈,不然,哪会出现这种事情?原本是个误会,但,以他的性格,估计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了。这位曾经的老同事,就算被我得罪了。

还有一位多年前相熟的文友,平时最喜欢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大作,每发一篇,都请求微友点赞、评论,且经常要求微友为其大作参加某家杂志或公众号征文比赛投票。他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明智,非常过分。偶然为之,尚能接受,但若长期如此,那就让人反感、难以接受了。我曾多次给予配合、支持,但,时间长了,也厌倦了;于是,点赞少了,也不再帮他投票了。后来,听其他文友说,因为我的支持力度大大减弱,他对我很有意见。

没想到,微信里的朋友圈,也是个是非之地。看来,要想不得罪微友,最好也是最笨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看朋友圈。用不着声明,也不必解释,微友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