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上的树

短文网

2024-05-14文/蒋映辉随笔

眼前是一幅画,一幅幽意袭人的风景画。灌木丛生、杂草蹲歇、峥嵘突兀的高山峰尖上,古貌沧桑、刀砍斧削的崖壁石缝间,紧紧地咬着一棵精神抖擞的苍松。那苍松,平顶矮身,虬龙盘枝,坚劲苍翠,水桶粗壮,不知在那里兀立了多少年,成为一幅动人的风景。看那一平如抹的平顶,屈曲欹斜的侧枝,你一定会误认为是经过了人工的精心修剪,屈从了人的审美意志。你一定会联想起晚清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先生所写的那篇著名的《病梅馆记》。误以为眼前的这株苍松,也是江浙之梅的那一路。皆被按照“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原则进行了形塑,致使其失去了松树高大挺拔,顶天立地的天然形象,变成了一株江浙的“病梅”。不免对它的“生不逢时”,不能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天然生长,自由舒展,长成一个参天耸立,顶天立地的树中伟丈夫而深感叹惋和悲悯。事实上,这只是你的一种一厢情愿的狭隘想法,而且纯属一种误会。因为,眼前的这棵苍松,不是长在土壤肥沃,空间宽阔的膏腴坦平之地,而是生长在人不能至,鸟飞难度的高山绝顶之上,生长在坚壁石崖,难见寸土,仅有宽不过几寸,长不过几尺的狭长石缝容身的险恶环境中。它的生长,完全是听天由命,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没有打上任何人工的意志。那么,它为什么没有像我们平常习见的青松那样,长成一株腰粗干壮,势拔云霄,顶天立地,风光无限的树中伟丈夫呢?

我想,这里可能包含着一种,一棵树的,难为人所知的,伟大的生存智慧。立足悬崖缝隙,难有肥沃深厚的土壤,难有扎根伸展的空间,难有充分足够的养分。而一棵树,如果长得高大挺拔,没有粗壮深长的根系来支撑,它就只有倒伏毁灭的下场;没有充足的养分供给,它就只有黄瘦干枯,走向死亡的结局。更何况,立身高山绝顶,风必狂厉,雨必迅猛。高大茂盛的树木,如果没有深根厚土的支撑,其结局,也可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狂风暴雨所摧折,或者连根拔起。于是,这棵松,选择了低矮粗壮的身躯,选择了遒劲盘曲的枝条,选择了苍翠茂盛的碧叶,选择了一种欹斜平覆的姿态,不仅能遮风挡雨,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它以一种罕见的智慧,对抗了生存环境的恶劣,对抗了狂风暴雨的摧折,成就了一幅独特的生命风景。它将千百年不倒地,屹立在高峰绝顶之上。

这就是一棵树的生存智慧。

我由此联想到,那些盆栽的树木,之所以选择了低矮盘曲,选择了匍匐变形,选择了小巧精致,不完全是人类意志的结果,也可能是一种和这棵松树相似的独特的生存智慧。河边的柔柳,虽有苍劲坚韧的主干,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柔弱无骨的枝条,任你疾风暴雨,任你东拉西拽,它自随风飘荡,随意东西,毫发无损。这也是柳树的生存智慧——明知不是风的对手,不去强硬对抗,而是改造自己,主动适应。于是,风雨也无奈它何。而那些比它坚强得多的树木,多有被摧折,乃至连根拔起者。

我又联想到,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一个例子。一群原本吃虫食果为生的鸟雀,有一天,竟然破天荒地啄食起树木枝条上的嫩芽嫩芯来。这是亘古未有的奇景奇观,令作者十分惊讶。但是,在惊讶之余,作者很快明白了其中的缘故——由于人类对农药的滥用,造成的生态灾难,迫使鸟雀改变了食物习性了!

大自然的植物和动物们,都具有无比惊人的生存智慧,能够为了生存,而主动地改变自己,以顺应环境的变迁。它们不认为这是一种屈辱和变节。毕竟,生存第一,生命不在,一切何谈?大自然的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存态度,值得我们人类深思和借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