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间的那些事

短文网

2024-07-17文/赵云中随笔

尽人皆知何谓邻居,即毗邻而居的隔壁邻舍。相互关系亲近,彼此关照,有如伙伴一般,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赞的就是这层关系。然,此乃过去式。而今之谓邻居,范围可就变了。隔壁邻舍者不一定相识,也不一定往来;而不隔壁邻舍者却又互相热络,互有往来,但又叫不上对方姓名。何也?乃同一栋楼,同一单元,乘同一电梯,亦或居同一小区也。

今昔邻居之不同,大矣!过去的邻居,就是两隔壁儿或者对门儿,大点儿的就叫街坊四邻,彼此的大门时时开着,有事没事地串个门儿,你到我家,我去你家,家长里短,天南海北,聊个没完,谁也没有觉得日子寂寞。自己家做个什么好吃好喝的,立马就给邻居送上一碗两碗的,说是"尝尝".更有勤快、偏爱跑腿的"喜啦"人,吃饭时端着饭碗,串起邻居,能从小街这头串到街那头,边串边给邻居们打招呼,谝广子,遇上合适的,说不准还会交流一下菜品,细细嚼嚼,互相评评。一个往返,一碗饭菜也就下了"肚家坝".

而今城市的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一户挤着一户,挤得似乎喘不过气来。虽为紧邻,但彼此大门时时紧闭,互不相问,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街头相遇,擦肩而过,也互不招呼,形同陌路。待在家里,好生寂寞,好生孤单。当然,也有生性善于交际,爱交朋友而不孤单的。他们在同一个小区居住,就相当于过去的街坊四邻,他们之间关系和谐,富有人情味儿。这部分人一是与人为善,主动交流,二是机缘巧合,比如同一种爱好,吹拉弹唱,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甩鞭子、打陀螺、打扑克、下象棋等等,常常聚在一起,一回生二回熟,混成了朋友,遇事互相帮助,有物互相交流,同过去的邻居一般无二。小区里还有另一种邻居关系,也很亲密,遇事互相帮助,物件互通有无,但又互不相识;纵然相识,也只面面糊糊,不知对方姓名,只知"代号",就是小区微信群里的"网名".常见有人在群里求助,家里水管漏水,需要一个大扳手,哪位邻居有啊?立马就有人响应"我有,你来取吧。x栋x楼x号".自己不会修的,招呼一声,也有热心肠上门帮忙。还有,某家不会做某样食品,或者有困难,自己做不了,在群里发个信息,请邻友帮个忙,转瞬,就会有人站出来说"我帮你做".你能上门去取当然最好,万一不便,无法自取的,她就"帮人帮到底",送上门来,至于食材成本,一个要给,一个说"不用不用",客气一阵儿,最终不得不收下。我就幸遇这么一个相距不近的好"邻居".再看,群里有人求助:"邻居们,谁家宝贝今年上初三,能否把初二上册的语数英借我一下,万分感谢!"立马就有人回复:"我家有,但我在外地,还得一周左右才能回来。"问题解决了。但不多时,又有回话:"谢谢,不用了。我从另家邻居已经借到。"看看,多好的邻居,多暖人心呐!但却并不毗邻而居。

这种关系的建立除了上述渠道之外,还有一种渠道,很奇巧,很迂回。有的是因为孩子,小孩常在小区儿童游乐场玩耍,或者在花园、水池边玩耍,混熟了,成为朋友,拉近双方父母也成为朋友;有的因为常常推着童车,给婴幼儿"放风",聚在一起呱呱嗒嗒,时日一久,也成了朋友;更有奇趣的是因为遛狗,碰在一起,狗狗亲热,一来二往也粘拢了自称是狗狗"父母"的男女成朋友,亲近起来。

当然,这种格子间的邻居也容易发生矛盾,比如养狗,有邻居养几条大狗,整天汪汪叫,或者在过道、电梯、路面拉屎撒尿,招至邻居厌恶,触了众怒,就会发生争吵,造成不和。还有楼上楼下邻居,楼上的蒙童整天在家里蹦蹦跳跳,拍皮球,打弹珠,频繁折磨楼板,发出噪声,闹得楼下的老人或是心脏病人不得安生,也会发生交涉,进而导致争吵,伤了和气。而今绝大多数人文化素养较高,多会相互理解,处理得当,圆满的解决。也有因为争吵,说了过头话或者骂了对方而心负内疚,互相一再道歉,进而"化敌为友"的,总之以喜剧结尾。

这便是而今城市人毗邻而居、常常遇见的新形态,一种和谐美好的富有情趣的新形态,是过往邻居亲密关系的延续和发展。缘也!势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