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车前草

短文网

2025-03-22文/赵文新随笔

北京世园公园植物馆,有个展厅叫"从诗经中走来的植物".从时光深处而来的植物,经历尘世的淘洗,濡染着浪漫的诗意,每一种植物,都别有风韵。"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读着轻盈曼妙的句子,看着眼前色彩多样的植物,如同置身于春天的田野、湖边,仿佛看到顶着露珠的野草,鲜嫩的水菜,声音也染上了绿色。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在展台前,我读着、看着,停留很久。芣苢就是车前草,我太熟悉它了!我又出声地读:"采采芣莒,薄言袺之。"浓绿的车前草,从我童年的生活中闪现,在眼前蓬勃地铺开,晃动着肥大的叶子。我依稀看见家乡的小河边、田埂上、马路旁,长着一片一片车前草,绿得发光。

小时候,村人把车前草叫"猪耳朵草".这个名字很形象,不用拐弯,一下能想到猪八戒耷拉着的大猪耳朵。或许名字都是猪字辈的,小猪特别爱吃它。我小学一二年级在庙里上学,学校养两头小猪,我和班里的同学,挎着小筐薅猪草。薅回来最多的,就是它。猪耳朵草根系粗壮,叶子肥大,像猪耳朵,也像奶奶拿的蒲扇。到地头,拔出一棵是一棵,一会儿一小筐,像平时家里吃的玉米饼一样实在;不像纤细的苣菜,属于白薯干一样的零食,拔了很多也盖不住筐底。挎着嫩绿的猪草,就能想到小猪急促地哼哼,大口吃草的惬意,觉得猪耳朵草真是可爱的草。不知是吃了我们拔的草,还是天天围着看,小猪好像长胖了。

到了秋天,车前草结出果实,油绿的叶子中间伸出穗状的小黑种子。那时村里有人收药材,收猪耳朵草的籽,据说能祛湿、止咳、明目,有很多功效。我跟几个小伙伴放学去弄,看见猪耳朵草包着土黄色皮的长穗,从下往上一捋。一棵一棵地找,一把一把地捋,连皮带籽带回家,晒在簸箕里。几天晒干,簸皮,捡梗,黑黑的小籽比芝麻一半还小。要是也像猪耳朵一样大就好了,就像摘苹果、梨一样,手上就不会勒出一道道血印,也不会弄得这么慢。簸箕里的籽粒,用手来来回回地抹平,草籽带着我的温度了,有一种奇异的光滑。我想,身上的黑痣是不是草籽沾上不下来了?想归想,不由得用当时吃饭的大碗量一量,平平一碗就是一斤,一斤能卖五毛钱,能买一支钢笔呢。

从小对猪耳朵草别有好感。上中学,学习生物,知道它的学名叫车前草,据说来自一个故事。

东汉名将马武,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之称。他带领军队征服武陵的羌人,因不熟悉地形而败下阵,被围困在荒郊野外。当时酷暑时节,干旱无雨,人困马乏,不少士兵连同战马都得了尿血症。缺粮少水更缺药,个个焦急万分。一个姓张的马夫,偶然发现有几匹尿血的马忽然精神起来,他便细心观察马的活动,只见附近地面上一种猪耳朵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他想大概是这种草治好了病。为证实效果,他拔回煎水,自己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小便也正常了,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问:"这种草长在哪里?"张勇用手一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一扫愁云:"这是天助啊,真是救命的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服用,果然治愈了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从植物馆走出来,我打开手机,听《诗经》吟诵,"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我一边走,一边看春风唤醒的草地,找到猪耳朵样子的车前草,抚摸着它,也把它散发出来的温暖诗意,轻轻地掬起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