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节气前,正值麦收农忙时。看到今年小麦长势良好,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在电视中看到机械化收割盛况时,便想起以前那人定胜天的人海战收割情景。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夏收季节,原南京军区江苏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初期。这一天凌晨,三师十六团直属营加工连(大丰大中农场加工厂)的芦苇茅房大棚里,有着近百号年轻的兵团战士,他们在睡梦中被紧急起床号叫醒。一个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伙子立刻绷起了一根弦。黎明前天色苍茫,夜幕笼罩,棚外黑漆漆一片。大家都不知有什么任务,便紧急集合向指定的营区出发。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路面黯淡无光,我们高一脚低一脚,一个跟一个不能掉队,一路上还真有人失足滚下沟中,还好沟不深爬上来又跟上队伍。我们在高低不平的盐碱沙土大路和田间小道上急行军。
当东方泛白时,几颗稀疏的星儿,还在天空中挤眉弄眼地闪动。我们终于停止了前进,定神一看眼前只是一片农场,南北是河,东西是沟,四周是防风林的大田。田里是望不到头的成熟麦子在我们脚下摇曳,这时营连领导带着农具早在这里候着我们的到来。我们还没转过神来歇个脚,加工连领导就向全体传达战斗指令:今天一人一麦垄将麦子割完就算完成任务。
当年,年轻的兵团战士人人争当合格的兵,个个都想把五好战士荣誉喜报捧回家。于是,近百号人很快以班为团队,一字排开站在麦垄田埂边,人人争先恐后手拿镰刀你追我赶大干了起来,割麦的技巧大家都不太熟悉,但凭着年轻力壮埋头奋进。有的手被镰刀割破,有的腿部让镰刀割伤,还有的皮肤让麦芒拉伤,个个轻伤不下火线奋起直追。在革命加拼命的火红年代,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谁也不甘落后。流血了破皮了,兵团战士们就简单包扎处理一下继续干,没有一垄落后,奋起直追,摇曳的麦浪在战士手起镰到中乖巧地一排排伏地,大田每块每垄都有近一公里长,横在田地上的麦穗秸秆和成行一线的麦桩交织成了丰收画卷,像给广袤麦田画上了一道道最美的音符。
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麦子已一行行静静地睡在田垄上。这时,连食堂战友们送来了稀饭和馒头。我们确实是又累又饿,也顾不上卫生了,端着稀饭的盆子、拿着馒头坐地就吃。吃饱喝足休息一会,又一声令下,每人将割好的小麦从自己田垄上集中到田埂路边。大家又埋头开干,不一会儿小麦全部集中到田埂路边,堆成一座座像小山一样的麦堆,似乎整齐划一地向我们致敬。
这趟急行军去麦田抢收麦子,奋战一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时,清晨的太阳刚刚挂在东边的树林中。连里的牛车、马车、拖拉机和战士们都赶来了,他们准备装车时我们又集合列队齐步走,又是一个急行军赶回加工连。回到大棚宿舍稍微休息一会,很快又投入到当天粮棉油加工任务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