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故乡,心向远方

短文网

2024-05-18文/刘少鸿情感

一直以来,故乡这个概念,在我心里的分量是很轻淡的。文学作品中的怀乡之感、浓浓乡愁着实动人,但那都是自小流落他乡、常年远居异地者寻根思源的所思所感。而你如若一直就生长、生活和工作在自己的家乡,所有的远行,也只是短暂的游历,那么,你的思乡之情从何而来?中学语文课堂,老师可以给学生讲鲁迅的《故乡》,讲余光中的《乡愁》,可你若让这些从没离开过家乡的学生也写篇故乡主题的作文,我真想不来他们能拼凑出什么样的文字来。

故乡所包含的主要元素,无非风物、人情两大内容。而怀乡之情,总是与吟唱者的处境和心情密不可分。比如,40年前我在西安求学4年,那是我离开家乡时间最久的日子。那时从商州到西安,坐上老旧的班车,翻越秦岭,耽耽搁搁,搖摇晃晃,得走一天。待在西安的时候,想到家乡,那感觉着实遥远。那时候每到周末,看到西安及周边的同学回家去了,心里有时就会泛上一点酸酸的感觉。现在想来,那应该就是我曾经有过的一点乡思乡愁吧。而现在,即使常年客居西安,也没有远走他乡的感觉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故乡已成为西安的后花园,触手可及,何来乡思之苦!

身居故土,心里就一直向往着远方。而狭义的家乡,于我而言,就只是外婆和母亲的坟茔和几间几近荒废的土屋。回乡的意识,也只在每年的清明时节会被强烈激活。身处这样一个尴尬境地,对于乡愁二字的感受,也就愈发地深沉而真切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久远的记忆已经沉淀成为一笔财富。乡思是远行人对家乡风物人情的怀恋,而乡愁则是整个一代人的一种情结,一种文化记忆,一种发展变迁的历史积淀。唯有记住乡愁,此心方得安妥。

老话说:人是走虫。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不挪窝的,可能只是我们这个年纪的最后一代老农民了。我自己虽然很早就脱去了农皮,也曾东奔西跑,游历过不少地方,但从较大的生活范围和生存状态来讲,还是没有远离过家乡的。所以我说,自己是无缘思故乡,有心向远方。去年秋天退休之时,我曾做过一个计划,就是以西安为轴心,辐射四面八方,乘高铁,向着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做一个人的定点旅行。60岁生日酒一喝,第二天就出发了。那样的旅行确实自由畅快。可惜的是刚出行了一两次,就因疫情防控而中断,至今也没能接续上。

从事新闻工作时,我曾策划过一组主题采访,带记者调查采访了一批远行打工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最后一代留守故乡的老农民生存状态。对于年轻人而言,远方是梦和理想。身在远方漂泊打拼之际,故乡对于他们又是什么?而已经老去和即将老去的一代,孤独地守着山乡故土,遥望着飘然远去的白云,心里又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后来,新闻报道之外,我写过一篇以远行与留守为题的长文,表达过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感慨。

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一代人与一代人的精神追求不尽一致,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悲喜哀愁更是不尽相同。活过一个花甲轮回之后,可说是百般滋味都尝遍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感受里,故乡是永存心间的地理坐标和精神家园;它不仅是我们生命的原点,更是灵魂的归宿。梦想需要远行,精神还须留守。每一代人,每一个人,他们的梦想与愿望各有不同。不管是切近也罢,茫远也罢,只要怀抱梦想,勇敢地走出去,总是能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故乡是起点、梦的发端,永远会牵系着你的灵魂,导引着你的脚步,决定着你的事业成败与人生高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