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劳动观”

短文网

2024-05-14文/甘武进情感

那年,母亲六十多岁了。农闲时,我给她打电话,问她在家里过得怎么样。谁知道,母亲说她又到省城做家政去了,雇主一家对她的服务很满意,还要给她加工资呢。从母亲的话语中,我听到了她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就像她精心待弄后的庄稼获得了极好的收成一样。我有些欣慰,也有点“苦恼”:母亲什么时候才能主动停下来好好休息呢?

母亲是个勤劳的农村妇女,识字很少,有最朴素的“劳动观”—— 一个人只要好好劳动,就不怕没有饭吃;只有从小开始吃苦,长大后才会过上好日子。农忙时,她与父亲一道起早贪黑,在十多亩地里精耕细作,那些地几乎年年都获得了最好的收成。农闲时,她会到县城、省城打短工、做家政,补贴家用。在村子里,我们家的生活谈不上富有,日子却过得和谐充实而幸福。

在母亲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人从小就开始劳动。稻田,是母亲生活的热望。她带着我们在稻田里依次排开,看谁将秧苗插得又快又多又整齐。数天后,返青的秧苗活力四射,那是我们辛勤劳作后最美好的回报。麦田,母亲迎接着收获的喜悦。炎炎烈日,她戴着草帽,一起一俯,割麦的动作轻捷、灵敏,与麦子那样贴近。我们握起埂上的镰刀,默默而乖巧地跟在母亲身后,割麦。

无论是插秧,割麦,还是其他劳动,她常常会转过头来,对着我们默然一瞥。她会停下来,走到田埂边,拿起茶壶——那是已经变凉的大碗茶,倒入茶碗里,让我们喝点水,歇一会儿。母亲说:把这块田的秧插完,把那块地的麦收了,把这片地的杂草拔了……晚上我做点好吃的。

那年冬天,我在县城上高中。闲不住的母亲到食品厂打短工——卖馒头。她说:给你们兄妹三人挣点学费。凌晨四点多起床,母亲把数百个批发来的馒头,放入自行车车架上那个保温的大竹筐里,出发了。她要赶到乡村的集市上卖掉。母亲带我卖过几次。鄂北的冬天有些冷,我们蹬着自行车赶到数十里外的乡村集市时,头上都冒着热气了。母校担心我,遇到同学会觉得丢脸。我连连摇头。那时的我已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感受到了劳动的可贵:劳动是光荣的,卖馒头挣学费不丢脸。

在母亲的影响下,我们兄妹三人自小就很懂事。小的时候,都自觉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衣、做饭、打猪草、放牛,帮着父母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母亲最朴素的“劳动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一生。弟弟踏实肯干,已成为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妹妹吃苦耐劳,把自己的食品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我一家三口都是教师,已在南方安家落户。儿子因工作成绩突出,还被评为优秀教师。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铸就。我们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绘就积极向上的人生底色,感受劳动的美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