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吹来的春风,和煦温馨。春风又绿杨柳枝,春风不刮,万物不发。万物之中首先发的,可能就是柳树了。在春风的吹拂下,它的枝桠由灰暗变得明亮,再呈现红黄中带点新绿,于是柳笛声就到处可闻。这亲切悦耳的柳笛声,又勾起了儿时的美好回忆。
在几十年前,孩子们的吹奏玩具,除了泥哨就是柳笛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时农村的春天,与贺知章《咏柳》描绘的非常相似。
我们盼着盼着,柳丝终于变成了亮丽的暗红,就知道柳条已经离了骨儿,到了拧哨的时候。几个玩伴来到池塘边的柳树林,会爬树的大孩子把鞋一脱,向手心吐一口唾沫,把手搓几下,开始爬树。双手搂着树,双腿蜷起,用两个赤脚掌夹紧树,就这样手移脚随,很快就爬到树杈上。
脚蹬着牢靠的树枝,开始选择可心的柳条:粗细像筷子或细于筷子,没有分叉,愈长愈好。在树下同伴们的指挥和鼓励下,大孩子像个猴子般轻巧灵活,在树枝间来回攀登,把选好的柳条频频折下。
孩子们喜获丰收,分别在树下忙活起来。把柳条折成一拃长的多段,从柳条的断端开始用力地反复拧,把整段柳条的皮拧得松动离了骨儿。用牙咬住柳段的一头,稍用力拉,离骨儿的柳条皮就被拉下来,就可用这袖状的柳皮开始做哨了。先把这袖状的皮剪成一寸左右长,在其一头用指甲轻轻地刮去韭菜叶宽的嫩绿皮,再将此段圆管捏扁,柳笛就做成了。
比我们更小的孩子们,就会得到我们用"下脚料"做给他们的礼物。太细不能做哨的长柳条,用牙咬紧柳条的断端,再用两根毛衣针细的棍,夹紧柳条用力下拉,柳条皮就被拉下来,到达柳条的尖端,这柳条皮就汇集成栗子大小的一团,我们叫它"老鸹窝".抖动柳条,这"老鸹窝"就上下舞动,填补了小弟弟、小妹妹不会吹哨的缺憾。
因为柳笛的长短粗细不同,气流在管内的振幅就有多种多样,所以就能吹出高低多变的音调。有时含着两三个柳笛同时吹,音调更是变幻莫测。我们使尽全力拼命地耀武扬威地吹着,宁静的村庄上空回荡着悦耳的大合奏。大人们听后,表现出怀旧的欣慰和对我们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