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上车,咱们去超市!""去超市还开啥车,我不喜欢坐车,我走着去!"母亲总是这样,无论去哪里,能走路决不坐车。我开着车,一路上遇到几个红绿灯,到超市门口的时候,母亲已经在那里等了。她得意地说:"还是走路快吧?我就爱走路!"
母亲在乡下的时候,隔三差五就去赶集。集市离我家有七八里路,她走路去,半天打个来回。除了在路上走,还要在集市上逛。她觉得只有步行才算是正儿八经的赶集,对她来说,赶的不是集,而是热闹和快乐。有时她在路上遇到开三轮车的同村人,人家要捎她一段路,她会坚决拒绝。母亲总对我说:"人长着两条腿是干啥的?就是走路的!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坐车,时间长了腿脚就不好使了,身体也会出问题。再说了,走路去多有意思,还能边走边看故事。"她所说的故事,一方面指风景,另一方面指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有的时候,一趟步行之旅能看到好多"故事",母亲把这当成一种生活趣味。
我明白母亲崇尚步行生活,是她的兴趣所在。这样也好,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为生活增添乐子。母亲的步行生活,已经坚持了很多年了。我总觉得她如今身体棒棒的,与步行生活有直接关系。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跟母亲去走亲戚。外祖母家,二姨、三姨、四姨家,我们都是步行,反正也不是很远。那时候母亲多年轻啊,健步如飞,父亲总说她是兔子腿,跑得飞快。不过母亲并非为了赶路而赶路,直奔目的地。我们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很有意思。母亲牵着我的手在路上走,有时还会停下来,看看邻村的桃园,瞅瞅路边的柳林,或者附身揪下路边的野花。小孩子体力不行,有时候我走累了就赖着不走了。母亲便会蹲下身,让我趴在她的背上,背我走路。我现在想来感觉很惊奇,身材瘦小的母亲背着我走路,从来没说过累。她还总说:"走路有啥累的,两只脚迈起来,浑身都松快呢!"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依旧喜欢步行。这几年她搬到城里跟我一起住,已经走遍了小城的角角落落。她用脚步丈量着陌生之地,也欣赏小城的繁华和热闹,慢慢地就融入了小城。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总说"你们这里",现在改说"咱们这里"了。我以为,她之所以能融入小城,觉得是其中的一份子,就是因为她亲自走过了小城的每个地方。那些留下她足印的地方,也留下了她的感情。
最近我发现,母亲对步行生活感悟颇深,甚至上升到了"步行人生"的高度。那次她对我说:"你别动不动就开车了,走走路有啥不好的?开车太快了,出门一趟急急忙忙的,没意思。慢慢走,不慌不忙的,多好!"母亲的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生路上要学会放慢脚步,领略慢生活的乐趣。步行人生趣味多,一路上有沿途风景,有各种故事,多么缓慢自在,多么从容不迫!
受母亲影响,我也尝试着步行。我还告诉母亲,这种出行方式最好了,低碳环保,应该提倡。她听了我的话,很是得意,觉得自己先知先觉,早早就开始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了。
我和母亲走在路上,她一会儿指着路边的店铺说:"瞧,这里新开了一家包子铺,哪天咱去尝尝!"一会儿又指着一棵树说:"春天的时候这棵树上开满了花,可好看呢。"这样的行走,真的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