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期间,我们全家都要到外公家看花灯。外公所在的村庄依山而建,聚族而居,人口众多,相邻的村寨同样人丁兴旺。元宵节闹花灯,两个村庄都拥有自己庞大的板灯队伍,相互攀比,以示自己家族的兴旺发达。每年扛板灯闹元宵是这一带的文化大餐,十里八乡的人络绎不绝赶来,一时间人头攒动。
板灯按每户男丁的人数来摊派的。外公家四个男丁,自然是四板灯。外公长期在外工作,扛板灯不由分说落在了我父亲身上。外公家的板灯都是外婆亲手扎成的。外婆是个聪明精细的人,能扎出好多种各式各样的花灯来。制造花灯工艺复杂,首先是用细竹篾丝扎成雏形,再用牛皮纸糊上,最后上色绘彩。用篾青"U"字形固定在一米五左右的木板上,四盏花灯为一板。灯罩可上下移动,中间镂空,用来插蜡烛。花灯的形状各异,简单的有几何形图案;复杂点的有花鸟鱼虫造型。形态各异,精彩纷呈。外婆每次做完花灯,都会利用边角料为我扎个小花灯。随着细细的竹篾丝在外婆的手里不停来回翻转,一条"鲤鱼"便出现在我的眼前。之后,裱糊上纸,用画笔几笔就勾勒出鱼的模样,那水灵的眼睛,跃动的尾巴,仿佛就像刚才水里跳出来一样,栩栩如生。外婆还加了一根长长的竹棍,可以握在手中。我拿着外婆刚做好的鱼灯,迫不及待跑到外面四处炫耀。同伴们见了,都羡慕地跟在我的身后疯跑。
刚吃了元宵晚宴,外面响起"哐哐"催促的铜锣声,一声紧似一声地响起。父亲和舅舅扛起板灯朝祠堂走去,祠堂成了汇集板灯的地方。这里早有主事在操持各种事务,小孩子们在祠堂的人群中穿梭,追逐打闹。主事手上有一份名单,各家板灯按辈分大小先后顺序一字排开。板灯两头的木板上各有一个洞眼,用木棍插上,再用榫头拴牢。等连接好板灯,接下来就是祭祀活动,告慰祖先,请出龙首。最后请德高望重的长辈执笔点睛。顿时,鼓号齐鸣,鞭炮燃响,扛板灯闹元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先要围着村庄水口绕一圈,每到一处,各家燃炮持香迎接,一时间鞭炮声、呼喊声此起彼伏。妇孺皆出,围观如潮。三巡过后,回到祠堂门前换上蜡烛,就朝村口奔去。村口有个大水塘,一定要表演一个蛟龙戏水。穿插、翻腾、扭转、腾空,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精彩上演,观众鼓掌喝彩,各自的锣鼓声敲得震耳欲聋、呐喊助威声响彻云霄。
最后一项是送灯,把灯送给当年结婚的人家。方言的"灯"与"丁"是谐音,而"丁"通常是指男孩,不管是男女婚嫁,进门都会抱拳祝贺"添丁旺族".意在婚后得子,能尽快"添丁".
家乡山水秀美,加之厚重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览。其中,扎花灯、扛板灯已演化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表演活动,让不少外地游客大开眼界,享受这道乡村旅游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