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有一条街,叫书院门,书院因“文”而兴,成了文化一条街,艺术青年吴明重即置身其中。
明重是一个有梦的人。当他向往艺术,求学美院期间,带着心里那五彩缤纷的梦随刘文西、陈光健二位先生学习工笔绘画,自此就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其作品曾获建国五十周年中青美展优秀奖。中国历来有“诗书画印”四艺之说,长于一艺已有根基,如能兼及,则可触类旁通,相互砥砺进步。
明重不满足于所学。遂又研习诗词书法篆刻。短短数年下来,亦有可喜收获。2005年,其作品选入选陕西省第三届篆刻艺术展;2006年入选西泠印社第六届篆刻大展;2007年入围《百年西泠“中国印”》“和家园”总选拔赛,同年,又选西泠印社第二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展。明重怀揣梦想,凭着自己的技艺慢慢地把梦坐实了。
中国人对印章的情感复杂——至少我是这样看的,公有公章,皇上的、文官的、武将的……私有私印,戳上一记,这便成了自家的归属物或代表了自家的意志、意愿。人们其实又是畏“印”的,因畏生爱,难免一连串的羡慕嫉妒恨。印章和鉴藏联姻,和书画搭界了,终究文雅了、艺术了,真真是给这方寸之物开辟了一处大大的天地。这又莫非是我辈舞刀弄石之人的大幸?既是章印,难免要看买主的脸色。这买主有懂行的,有外行的,更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除了和气生财法则之外,现场操作的感观也着实重要。你三下五除二地“写意”了一把,买家未免生出些被模糊的疑虑。唯有正襟危坐,一下一下细细地琢磨着,看着你下功夫,他便觉得值了。就因这样,倒是让明重练就了一手工稳清和的篆刻技艺。
立业,成家,又有了孩子,生活无大虑大忧,而明重的那个梦却未曾消退。刻印,他不想一味地迎合买主的口味。眼前有先人的经典,胸中有自家的意象,活口之余,他想淘出些更丰富的内容。刻印之外,画画的本业也被重新捡拾起来。他擅长仕女,又是工笔的画法,勾勒烘染之间,那些古典的、新潮的女子便活脱脱地现身于尺幅之上,媚而不妖。
明重自陕南来,虽说和关中只隔着秦岭,两地确实有着文化上的差异。因了这点差异,他的性子里有一种细腻,看他的印、赏他的画、再读读他的词,婉约、细腻便萦绕眼前。
诗书画印,是明重的耕耘之物,更是他寄托的精神。其中书法似欠了些,诗书画印虽分门别类,内质里都有着千般万般的联系,自然是一个都少不了。年轻是优势,能看准路子不歇地走更是优势,在更远处我们再看明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