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餐中除“四大金刚”外,馄饨可能是最受人喜爱的品种了。无论是大馄饨,还是小馄饨;无论在家里自煮吃,还是店内堂吃;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假日打牙祭,简洁、便利而快捷。当然在一些考究的店家,如果还配有紫菜、蛋皮、开洋等,那么这碗馄饨的味道,肯定是小辰光的最爱了。
馄饨源自北方,“馄饨”两字的来历,据说与“油贼桧”异曲同工。当年北方匈奴常来骚扰,名为浑氏和屯氏的两首领凶残而令人恨之入骨。百姓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以食之解恨,于是有了“馄饨”之称。又比如,冬至馄饨习俗始于南宋,相传馄饨之形犹如鸡卵,有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与“混沌”谐音,人们以打破混沌清朗天地来自慰。再比如,南北方馄饨叫法差异大,四川叫抄手,广东叫云吞,福建和台湾称扁食、扁肉,武汉一地有叫水饺,湖北其他地又称包面,皖南呼为“包袱”,上海等江南地区统称为“馄饨”。小巧、精致、简约的小馄饨横空出世,抑或符合了江南饮食文化的作派,于是上海、苏锡、杭甬的馄饨在传承中杰作不断。
当然,馄饨衍生的故事也让人难忘。老师当年敬重父母的教诲说的是一碗馄饨:某小囡被妈妈责罚,离家出走大半天,尽管肚子早已前肚贴后背,但不想回家。前弄堂卖柴爿馄饨的李家老爹在路旁发现了小囡,他没有将小囡直接送回去而是先带回自己家里。端上一碗油花飘香的馄饨,看着十分委屈的小囡咽着口水欲说什么,老爹慈祥地说,吃吧!小囡狼吞虎咽一碗馄饨入了肚。老爹侬真好,老爹侬真好!老爹讲,阿囡今年12岁了吧?给老爹算算账,哦,一日三顿饭,一年365天有几顿?1095顿!那么12年多少顿?13140顿。阿囡的心算不错!你想想,吃了一碗馄饨,就说老爹是好人!那么,你爸妈12年给阿囡吃了多少顿饭?13140顿!一万多倍啊!小囡听着听着明白了老爹的用意,赶紧回了家。一碗馄饨让小囡从此领悟了养育之恩。
馄饨演绎的工匠故事同样令人侧目。邻家小叔叔当年分配在饮食店而无精打采,不几年工夫他的照片竟挂上了店堂,原来他参加小馄饨比赛以一分钟包制78只而夺魁。后来现场目睹他的手艺,左掌一张小馄饨皮,右手一垛馅子,左手五指一捏,一只只对角线分明,有棱有角的小馄饨出现眼帘,与变魔术一样很快“堆积如山”。当初感到无用武之地的他,钻研技术出了名,不久成上行业老法师。
馄饨可大可小,而“中馄饨”也许只有上海人包得出、叫得响、卖得动。它浸润着海派商业经营之道,大有大的价格,小有小的价钿,而中馄饨的出现,又多了一道标价;馄饨的馅子多种多样,素的荤的荤素搭配,地上爬的水中游的,尽可满足不同口味;馄饨可作早餐,也能当正餐,能配角能主角,甚至当作营养餐,完全由食客做主了,而且价格低廉。
近来上海街头,吉祥馄饨成了一道风景线。创始人是20年前上海首批个人独资企业创业者,我还留有他领受营业执照时的照片。如今反馈社会支持创业关爱就业做公益,馄饨店越开越多,一碗碗馄饨带来的幸福感,绝非食客味蕾,也是更多创业者及背后的家庭分享“双创”红利的满足感,更体现了上海人创业“将本就利”的商业伦理,聚沙成塔的务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