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精选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1
一、绩效管理工作的数据统计
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数据的统计。数据统计主要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两个方面。利用数据统计必须注意五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加强基础工作,原始数据必须健全并符合分析统计的要求,否则就难以有效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二是不规范操作是造成数据不准确的重要原因,应该在保证数据统计规范操作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原始数据资料应该做必要的修正。四是要抓住重点的数据资料。不可以使用“还可以”、“差不多”、“大概”、“好像”等非数字化的工作语言,养成用数据与事实说话的习惯。
二、20xx年绩效管理工作体会
1、领导重视是基础
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加强组织领导,从组织上保证绩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20xx年xx月,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了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任组长,任副组长,等为成员负责绩效管理试运行工作组。
绩效管理将供电公司的任务和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员工个人头上,而且全程有各级的领导把关、沟通,所有的流程、目标内容、目标责任全部得以明晰,公司基层员工对公司的方向性、目标和目前的工作都比绩效管理实施以前明确多了,大家都能自觉地按照既定目标进发,一改以往对工作的麻木性和笼统性。
2、员工参与是关键
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加大宣传,营造绩效管理工作良好氛围。一方面及时召开了动员安排大会,分别就绩效管理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确保工作效果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引导,确立了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另一方面组织召开现场典型经验报告会,营造比、学、赶、帮的氛围,保证了试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及黑板报等方式加大绩效管理宣传力度,努力实现全员皆知皆懂。
现在,作为基层的员工感觉工作舒畅多了,因为有了我们的考核人的及时、全面、具体的沟通,使员工能够畅所欲言。对工作中不理解、不适应的地方,都有我们的领导、我们的考核员一一辅导、给予解答,使员工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最主要的还是能够有沟通交流的地方,使员工对公司更了解、对目标更明确、对员工自身的岗位理解更透彻,这样,不仅促进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更是大大地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信心,更坚定不移地跟随公司的步伐。
3、发挥作用是目的
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加强督促检查。为保证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对各部门各科室进行督促检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每一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落实,确保工作效果。
绩效管理,公平激励是其目的。在实施员工绩效管理以来,公司员工不仅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能力,及时纠正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根据绩效考核来对公司员工进行激励。以前,由于没有绩效考核管理,工作责任比较笼统,分工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大伙时有互相推诿的情况,自从落实绩效考核以后,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工作目标明确,完成标准有准则,而且相互可以对照,这样,大家心里踏实多了,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大家共同的期望。自绩效管理实施以来,在公平公开的考核环境下,大家避免了纷争,对自己在岗位上完成的工作也有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激励机制,使大家形成相互良性竞争的氛围,为了完成岗位胜任,不断地进修,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不甘人后,工作起来也更加起劲了,整个工作氛围活跃了起来,大家都不知不觉地在进步,整个公司都在进步......而且,在员工努力之后,公司还及时地给予相对的激励,这不但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对员工付出努力后的肯定,使公司员工更加有信心跟随公司的步伐前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做好年终考核、日常监控与社会评估。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基准比较的前提下,考核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突出量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突出特色。除年终考核和日常监控外,还包括二类评估,一类是对各级领导班子述职述廉的内部评估,二类是上级部门领导的评估,各占一定权重,力求体现客观公正。
二是突出中心,抓好重点工作的考核。考核办法要突出公司中心工作和重心工作。对重点工作工作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对部门本职工作重在监督。经济发展目标、惠民行动目标等重点工作在目标考核体系中占较大权重,对工作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通过建立督查机制,实施考核,明确责任,加快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三是进一步强化激励,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首先,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更紧密挂钩,公司主要领导政绩评定与公司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办法,公司其他领导也与公司的考核结果密切相关。其次,加大正激励力度。提高奖励幅度,扩大奖励面。第三,激励与惩戒相结合。对考核不达标人员或末位人员实行诫勉,连续两年考核排在末位且考核分数在基准分以下的人员给予一定纪律处分。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2
为提高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泉州市洛江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组织对20xx年度乡村振兴专项开展绩效评价。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专项基本情况
略
(二)主要成效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持续打造12个省市区级试点村、省级特色乡镇、8个市区级试点村、4条市级示范线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绩效分析
本项目绩效自评得分100.00分,等级为优秀,设置绩效目标11个,实际完成11个,具体情况如下:
(一)产出指标
1、数量指标
(1)乡村振兴试点村,目标值12.00,实际完成12,权重10.00,得分10.00。
2、质量指标
(1)力争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洛江示范样板,目标值4.00,实际完成4,权重5.00,得分5.00。
(2)力争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洛江示范样板,目标值8.00,实际完成8,权重5.00,得分5.00。
(3)力争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洛江示范样板,目标值2.00,实际完成4,权重5.00,得分5.00。
3、时效指标
(1)项目时限,目标值1.00,实际完成1,权重10.00,得分10.00。
4、成本指标
(1)补助专款专用率,目标值100.00,实际完成100,权重15.00,得分15.00。
(二)效益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
(1)探索产业兴旺新路子,目标值1.00,实际完成1,权重10.00,得分10.00。
2、社会效益指标
(1)焕发乡风文明、健全治理有效新机制,目标值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实际完成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权重10.00,得分10.00。
3、生态效益指标
(1)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值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实际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权重10.00,得分10.00。
4、可持续影响指标
(1)长远意义,目标值乡村全面振兴,实际完成乡村全面振兴,权重10.00,得分10.00。
(三)满意度指标
1、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1)满意度,目标值90.00,实际完成100,权重10.00,得分10.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单一;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尚存,制约乡村产业发展势头;三是群众助推发展不够积极,影响乡村发展闭环形成。
(二)改进措施
我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立足位处城市延伸段、生态环境优美等资源禀赋,4个乡镇都在“泉州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全域旅游为支撑,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以富民强村兴镇为根本,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持续打造4线15村,开展马甲镇、虹山乡市级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创建工作,达到“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面覆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洛江都市型乡村振兴样板,全区所有村集体经济均达到20万元以上,30%的村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以“永安村”为代表的“三产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以“新庵村”为代表的“点绿成金”生态宜居综合发展模式成功入选泉州市20xx年度乡村振兴试点村典型案例;虹山乡全域示范线路入选市级第一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10月29日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主会场上作典型发言。力争到20xx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典型,以点带面形成连片示范效应。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3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根据《永泰县财政局关于开展20xx年度部门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樟财〔20xx〕209号)文件要求,对永泰县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县级配套资金开展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分析项目政策实施效果,提出绩效评价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乡村振兴工作专项资金项目系常年发展项目,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委振兴组〔2019〕3号)和《中共福州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榕委乡村振兴组〔2019〕6号)文件要求,对省市试点镇村进行补助,侧重培育乡村产业、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二)项目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县乡村同步推进,突出特色培育,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试点示范。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幸福乡村。在全县实施19个省级试点村、7个市级试点村、2个市级试点镇建设。
(三)项目资金安排
20xx年乡村振兴试点村县级配套资金计划2665.55万元。本级财政当年预算2665.55万元、当年财政核拨2665.55万元,当年实际支出2665.55万元,当年结余0万元。
二、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部门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部门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绩效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战略发展规划的适应性、财政资金分配合理性、资金使用合规性、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完善情况、制度执行情况、采取的措施、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以及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通过部门绩效评价旨在督促相关单位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考核项目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与效益,为以后年度资金安排使用提供借鉴。
(二)绩效评价原则、指标体系、方法及标准
1.评价原则:以项目绩效产出及效益为侧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规范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反映,并与项目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相挂钩,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优罚劣,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评价主要指标体系:
3.评价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比较法。
4.评价标准:采用的标准形式为计划标准和历史标准。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本次绩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的方法,对4大类25项指标逐项评价,在项目资金使用、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0xx年度永泰县乡村振兴工作项目立项依据充分,资金到位及时,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方面,均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委振兴组〔2019〕3号)、《关于印发福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榕财农〔20xx〕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樟财〔20xx〕117号)及《关于补充说明<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部分内容的通知》(樟财〔20xx〕295号)等文件要求逐一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存在产出时效指标中个别项目进度偏慢、产出质量指标中个别乡镇个别月份未及时录入平台工作的问题。
经过审慎评价,20xx年度永泰县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部门绩效评价总得分为99分,评价结果为“优”。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
本次评价项目决策方面共设置15分,得15分,具体如下:
1.项目立项-立项依据充分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是否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经核实,该项目依据《关于做好20xx年度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榕委振兴办〔20xx〕37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樟财〔20xx〕117号)等文件立项,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2.项目立项-立项程序规范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审批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违反1项扣1分。经核实,该项目设立符合相关要求,并进行可行性研究。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3.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合理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是否有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与实际工作内容是否具有相关性;预期产出效益和效果是否符合正常的业绩水平;是否与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相匹配。酌情得分。经核实,20xx年该项目从产出、效益等方面设置年初绩效目标,所设目标针对性强,内容与工作任务相适应。该指标满分2分,得2分。
4.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明确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绩效目标是否细化分解为具体的绩效目标;是否通过清晰、细化、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项目目标任务数是否与任务数相对应。经核实,该项目根据试点村项目工作任务,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等方面设定了明确性的指标值。该指标满分2分,得2分。
5.资金投入-预算编制科学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预算内容和项目内容是否匹配;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是否与工作相匹配。经核实,根据《关于做好20xx年度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榕委振兴办〔20xx〕37号)文件要求,乡村振兴办组织召开项目评审会,对项目逐一进行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相关试点村均对项目进行了修改完善。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6.资金投入-资金分配合理性:该指标主要评价项目预算资金分配依据是否充分;资金分配额度是否合理,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经核实,该项目依据《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农〔20xx〕4号)、《关于印发福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榕财农〔20xx〕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樟财〔20xx〕117号)文件要求对试点村进行资金分配。项目资金分配合理,并与项目实际相适应。该指标满分2分,得2分。
(二)项目过程情况
本次评价项目过程方面共设置15分,得14分,具体如下:
1.资金管理-资金到位率:该指标主要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总体保障程度。经核实,根据《关于下达20xx年第三批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专项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19号)和《关于下达20xx年乡村振兴市级试点镇村县级配套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20号)文件下达乡镇资金,资金到位率100%。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2.资金管理-预算执行率: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资金预算执行情况。95%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项目资金年度预算安排2665.55万元,根据《关于下达20xx年第三批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专项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19号)和《关于下达20xx年乡村振兴市级试点镇村县级配套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20号)文件下达乡镇资金,实际到位资金2665.55万元。预算执行率为100%。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3.资金管理-资金使用合规性: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批复规定的用途;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经核实,该项目资金使用按照《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农〔20xx〕4号)、《关于印发福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榕财农〔20xx〕7号)、《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樟财〔20xx〕117号)等文件对资金进行管理,财务管理符合规定,资金拨付均有完备程序和手续,资金使用符合规定。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4.组织实施-管理制度健全性: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是否已制定或具有相应的财务和业务管理制度;制定部门评价长期规划和年度评价方案,合理调配人员组建评价工作组。经核实:已制定《关于印发的通知》(樟财〔20xx〕117号)、《关于补充说明<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部分内容的通知》(樟财〔20xx〕295号)等文件,制定了相应绩效评价方案,成立了项目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在财务和业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度健全。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5.组织实施-制度执行有效性:该指标主要考核项目是否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项目调整及支出调整手续是否完备;绩效评价小组是否根据绩效评价方案开展有效评价工作;在评价工作结束后30日内向社会公开,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应用整改。经核实,项目依据《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闽财农〔20xx〕4号)、《关于印发福州市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榕财农〔20xx〕7号)、《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对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根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对项目绩效开展评价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形成书面报告。该指标满分3分,得3分。
(三)项目产出情况
本次评价项目产出方面共设置35分,得35分,具体如下:
1.产出数量-补助省级试点村村数:该指标主要考核20xx年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补助省级试点村数量,20xx年初绩效目标试点村个数为19个。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20xx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补助村数量19个,实际完成率为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2.产出数量-补助市级试点村村数:该指标主要考核20xx年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补助村数量,20xx年初绩效目标试点村个数为7个。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20xx年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补助村数量7个,实际完成率为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3.产出数量-补助乡镇数:该指标主要考核20xx年省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补助乡镇数量,20xx年初绩效目标试点村补助乡镇数为17个。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20xx年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补助乡镇数量17个,实际完成率为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4.产出质量-质量达标率:该指标主要考核20xx年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每月是否及时完成试点村项目平台录入上报工作。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根据市振兴办要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月通报制度。每月30日前,按要求录入平台的省级试点村相关乡镇12个,存在个别乡镇个别月份未及时录入平台工作的问题,质量达标率达97.5%,扣0.5分。该指标满分5分,得4.5分。
5.产出质量-资金下拨及时性:该指标主要考核永泰县是否及时下达试点村项目资金。经核实,根据《关于下达20xx年第三批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村专项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19号)和《关于下达20xx年乡村振兴市级试点镇村县级配套资金的通知》(樟农〔20xx〕320号)文件,该专项资金及时下达到相关乡镇。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6.产出时效-完成及时性:该指标主要反映和考核项目产出时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中共福州市委扶贫开发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实施流程图的通知》(榕委振兴办〔20xx〕75号)文件要求,当年度要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经核实,因个别项目进度偏慢,扣0.5分。该指标满分5分,得4.5分。
7.产出成本-成本节约率:该指标主要反映和考核项目的成本节约程度。经核实,根据《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樟财〔20xx〕117号)和《关于补充说明<永泰县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部分内容的通知》(樟财〔20xx〕295号)等文件相关规定,县级配套资金在20xx年全部下达到相关试点村乡镇。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四)项目效益情况
本次评价项目效益方面共设置35分,得35分,具体如下:
1.项目效益-社会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生产生活用电保障情况。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19个省级试点村生产生活用电均有保障,实际完成率达到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2.项目效益-社会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土地规划修编覆盖率的情况。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19个省级试点村均完成土地规划修编,实际完成率达到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3.项目效益-社会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村庄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的村占比情况。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19个省级试点村自来水饮用均有保障,实际完成率达到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4.项目效益-社会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生产生活道路条件明显改善的村占比情况。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19个省级试点村生产生活道路通畅,实际完成率达到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5.项目效益-经济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情况。该项指标完成9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20xx年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试点村占比9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6.项目效益-生态效益:该指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展,考核省级试点村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任务的村占比情况。该项指标完成100%以上得满分,每下降5%扣1分。经核实,19个省级试点村均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任务,实际完成率达到10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7.服务对象满意度:该指标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试点村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经调查,受益村群众的满意度为90%。该指标满分5分,得5分。
上述详细指标内容、指标解释、评分标准及得分情况详见附表。
五、存在问题
1.产出时效指标中存在个别项目进度偏慢;
2.产出质量指标中存在个别乡镇个别月份未及时录入平台工作的问题。
六、有关建议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升管理人员预算意识,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尽可能的将编制更加精细化,并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体制。
2.项目单位及时汇总服务对象反馈的各项问题并予以解决,逐步提升项目绩效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4
为强化我乡扶贫专项资金支出绩效管理,促进资金使用科学化、合理化和精细化,根据国办发[20xx]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类管理、绩效相关”的原则,我乡根据扶贫专项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含中央、省、市、县各级各类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20xx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绩效目标情况:年度资金总额10万元,通过扶持种植猕猴桃、黄精,带动曲溪村49户贫困户增收,助力我乡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预算单位分解下达扶贫项目预算资金情况:年度资金总额10万元,资金到达后,统筹安排到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后付村账户,保障顺利施工。
二、扶贫项目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做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自评价工作,由乡党委、乡政府分管领导立即召集扶贫、财政所负责人召开会议,针对绩效考评自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扶贫、财政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小组,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全乡扶贫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自查和自评。
(二)强化考评力度,对我乡20xx年度实施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了全面考核、考评,根据考评内容,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整村推进、产业项目等通过查看资料、财务和项目村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详细考评,确保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全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考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细化工作措施,全面考评分析。考评组在结合实地绩效考评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文件等资料,对全乡20xx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使用和成效等进行了全面汇总分析,共同完成了全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自评工作。
三、综合评价结论
按《绥宁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自评价指标表》进行考核,该项目绩效综合评价为优。
四、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分析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情况,系统整理与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善扶贫项目后续管理的建议,并为项目完善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监督等提供决策依据。
(一)扶贫项目资金情况分析。
1.到位情况。20xx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共计10万元,及时拨付到位。
2.执行情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湘政发[20xx]33号);《关于印发湖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农[20xx]21号)等相关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文件的相关要求使用,资金下达到本乡财政所后,乡财政所及时将资金拨付至村账户,使用率100%。
3.管理情况。
(1)资金使用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建设和执行。严格按照要求在乡、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告、公示,确保村民了解扶贫资金项目的用途、受益对象及补助标准等情况,方便村民监督扶贫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
(2)资金监管制度建设和执行。制定《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并成立扶贫专项资金检查领导小组,对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任务。
(3)乡财政所为扶贫专项资金建立资金台账,资金拨付情况一目了然。村账乡代理建立专账,专人负责。
(二)扶贫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完成数量:猕猴桃、黄精种植面积不少于20亩,贫困村产业合作社数量1个。
(2)完成质量:项目验收合格率100%,种植作物成活率90%。
(3)产出成果:带动增加贫困户人口全年总收入0.8万元。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增加贫困户人口全年总收入0.8万元,受益贫困户数49户,受益贫困人口152人,产出可持续运用及所依赖的政策制度能持续执行。贫困户满意度≥97%。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扶贫项目申报及实施管理方面:在项目立项时考虑不充分,实施阶段跟踪监督不到位,导致实施进度迟缓。
(二)扶贫资金管理方面:
1.制定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成立扶贫资金的管理领导小组。
2.严格执行资金拨付程序,通过转账及时拨付,杜绝资金截留。3.制定违规处罚制度,遵从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用在扶贫项目上,不浪费一分钱,极大限度地发挥扶贫效益。
(三)项目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1.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2.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基,但就目前来看,产业扶贫还处在起步阶段,效果不明显。再加上产业基地种植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经济效益没有充分体现。3.部分贫困户不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
六、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一是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长机制,合理分析扶贫难度。二是政府协助贫困村搭建社会资助桥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贫困村和贫困户以捐款捐物、捐资助学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工作,缓解政府资金压力。
(二)因户施策,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不能笼统实施农业发展,同一个项目申报多项专项资金。现行扶贫体制和机制尚有需待完善和修补的.地方,目前有的做法造成了少数贫困人员“横向”攀比,甚至助长了他们不思勤奋、懒惰之风。
(三)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全过程公开,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有统一的报账制度,且多方监管专项资金。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5
为了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商丘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我区组成三个绩效评价工作组,于20xx年11月15日-11月16日对20xx年度梁园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xx年,我区共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47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152万元、省财政967万元、市财政1149万元、区本级预算安排资金1450万元。目前,已对接47个项目4718万元,其中产业类项目25个2882.64万元;基础设施类项目16个1323.72万元;就业类项目2个47.2万元;工作经费类4个449.63万元。
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完成情况
(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20xx年安排产业发展项目25个2882.64万元,占各级资金的61.1%。其中:优势特色产业16个2173.92万元,占比75.4%;利用中央资金安排产业项目813.6万元,占中央总资金1152万元的70.63%。截至11月17日,各级资金共支出4486.53万元,支出比例95.1%。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区财政部门依据《梁园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衔接资金分配标准、使用范围、支持重点、拨付程序、资金监管等,并按各部门职责加强管理。同时制定了《梁园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监管施细则》,对衔接资金使用范围、开支标准、支付程序、审批权限和需提供的资料作出了明确规定。
拨付乡镇的扶贫资金,严格按照报账制管理办法执行。对拨付至建档立卡脱贫户的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直接将资金发放到脱贫户个人账户,同时,定期不定期组织审计、财政等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检查和监督。
(三)绩效完成情况。
1.抽取9个产业园区道路建设项目涉及资金1152.5万元资金,主要用于观堂镇丁双楼村、双八镇彭园村、王楼乡小坝、韩小庄村、李庄乡李庄村、水池铺镇龚庄村、观堂镇花坟村、谢集镇三里村、孙福集乡朱大楼村、孙福集乡庞营村产业园区新修道路23.044公里,71651平方米,项目验收合格率100%,受益群众约5725人,群众满意度达99%。极大地改善了脱贫村群众出行难、农副产业销售难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明显发展壮大,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2.抽取“雨露计划”培训项目1个,涉及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劳动技能等支出19.65万元,补助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131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65人,困难人员就业10人。受益贫困人口满意度95%。
3.抽评小额贷款贴息项目1个,20xx年小额贷款余额590笔603.6万元,余额户贷率34.93%。20xx年当年新增脱贫户及监测户贷款75笔69.8万元,当年新增户贷率4.12%。20xx年7月底贴息支出17.2万元,每个贷款脱贫户平均增收20xx元,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群众的要求,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群众满意度达96%。
4.抽评4个产业类项目共涉及资金574.83万元,其中主要用于刘口镇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李庄乡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水池铺镇大史庄村蔬菜大棚产业项目、王楼乡韩庄村蔬菜大棚产业项目。在刘口镇奶牛养殖厂硬化路面700平方米,新建厂区道路485米,整修化粪池一座,开挖排水沟2430米;李庄乡产业园区新修排水沟2190米,硬化道路1323平方米,新打机井2眼,智慧农业项目覆盖8座大棚、水雾喷淋4200个;在水池铺镇大史庄村新建蔬菜大棚2座3840平方米;在王楼乡韩庄村新建玻璃温室蔬菜大棚1座1320平方米。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脱贫户58户,增加64人就业,受益建档立卡脱贫户172人,群众满意度达96%。
5.抽取2个基础设施类项目涉及资金126.9万元,主要用于刘口镇李堤口村村内道路建设和李庄乡北街村村内道路建设,分别安排资金58.5万元和68.4万元。在刘口镇李堤口村新建新建宽4米厚18公分C30水泥路1233米,共计4932平方米;在李庄乡北街村新建厚18厘米宽3米长746米C30水泥路2238平方米,新建桥涵1座;新建厚18厘米宽4米长350米C30水泥路1400平方米。项目验收合格率100%,受益群众约1310人,群众满意度达99%。极大的`改善了村内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以上项目重点考核综合评定得分为98分。
三、资金监管情况
(一)加强政策宣传,推进公开公示。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公示资金分配标准、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考核结果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提高衔接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二)开展监督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财政等部门人员多次深入脱贫村,走访脱贫户,实地了解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资金使用、项目绩效和群众满意等情况,增强各级各部门责任。
四、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2天来,通过对8个乡(镇)实地查看,调查走访脱贫户,收集项目相关政策制度文件、资金拨付明细、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资料;核查相关制度是否完善,项目申报、评审、审批、实施、验收等程序是否合规,资金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按照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结合现场评价情况,得出评价结论,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五、绩效评价结果和运用
从重点项目资金的绩效绩效检查情况看,20xx年整体绩效不错,其中评价结果较好的有李庄乡、王楼乡、水池铺镇,下年度在资金分配上将予以倾斜。其主要绩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实施产业项目,脱贫户获得收益,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拓宽了村集体或脱贫户增收渠道,增加了脱贫人口就业,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
(二)通过对脱贫村产业园区道路及村内道路的实施,脱贫村及个别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脱贫人员提供了便利的出行环境,同时提高了农副产品的产量,有效提高农户收入。
(三)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提高劳动者技能,帮助他们拓展思路,了解市场信息,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就业和致富本领。及时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民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粮食产量,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六、建议
(一)加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严格按要求使用资金。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园区责任,确保投入资金安全、完整,确保脱贫户收益。
(二)业务主管部门、各乡(镇)要切实负责做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库建设,做到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避免因项目准备滞后、组织实施缓慢、补助对象未及时确认或确认不准影响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分配、实施,从而影响支出进度。
(三)乡、村两级要严格对照《梁园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落实公示公告制度,最好使用永久性公示公告牌在项目实施地公示,同时做到公示内容完整、真实。
(四)乡镇财政所人员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及资金使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我们将对乡镇财政所管理人员进行一次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策及业务专项培训。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6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湘财(20XX)28号]、《江永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江永政发(20XX)27号等文件精神,我局对20XX年“联网直报工作”经费的管理使用绩效进行了自我评价,现报告如下:
一、项目实施依据
江永财发[20XX]10号,金额20万元。
二、项目基本性质、用途
该项目的设立是县政府为保障我县“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和住宿餐饮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企业)通过网络直接向省局网络平台上报各类统计报表,确保国家、省局网络平台能及时采集到我县“四上企业“的各项统计数据,促进我县企业统计报表上报流程向科学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项目绩效总目标
全面实现我县“四上企业”实行联网直报,确保企业联网直报率达100%。
四、主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县“四上企业”通过直接向省局平台联网直报统计报表,避免了我县“四上企业”统计数据的人为干扰,确保企业真实、自主上报各类统计数据,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减轻了企业工作量,避免企业统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统计局报送纸质报表,避免了向统计局各专业多头上报统计报表;减轻了县统计局专业人员的工作量,由于实现网络平台直报,报表数据的差错可在平台上及时进行查询和交流,而不需要县局专业人员直接到企业核实报表数据的差错情况。
五、绩效评价的目的
通过绩效评价,能更清楚资金的使用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六、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0XX年县财政局拨我局“联网直报”工作经费20万元,用于联网直报网络设备的更新及维修,对企业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专业统计人员对各企业报表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审核验收等三个方面,各项支出共计20万元。
七、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根据县财政局要求,该项目资金属报批使用,纳入国库预算管理。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7
为不断推进财政绩效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增强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以及县财政局《关于做好xxx年度项目资金、单位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和xxx年度项目资金、单位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申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xxx年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现将绩效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根据《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加快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富民强县”,改善民生,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实现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增长11%,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2%以上,城镇化率年提高2.5个百分点。促进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州前列。
2、项目实施情况:该项目主要用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印发教育材料、光盘等,开辟专栏,营造氛围,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民生水平。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该项目年初部门预算为伍万伍仟元整(55000.00元)。xxx年度主要用于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租车费壹万陆仟柒佰元整(16700.00元);
接待外省客人壹仟贰佰伍拾元整(1250.00元);差旅费约陆仟元(6000.00元);印制宣传资料等费用大约叁万壹仟元(3100.00元)。
(二)项目绩效目标到xxx年,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州前列,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绩效评价的使用情况,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评价该项经费使用的质量和成效,科学系统评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以后年度的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我单位评价小组参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暂行办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对绩效评价框架进行了设计,围绕投入、过程、效果3个关键评价内容,设计了评价指标,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分析,谨慎地对该项目进行了评级,形成了评价结论。
(三)绩效评价框架:
1、确立了评价原则:一是要科学规范;
二是要公正公开;
三是要分级分类额;
四是要绩效相关。
2、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围绕项目实施范围、资金管理办法和标准、要实现的目标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绩效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围绕本项目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在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主要参照现行的一些财经纪律和闲逛的财务制度按照标准组织实施。
(四)证据收集方法:主要查看支付凭证,分析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等。
(五)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一是成立评价小组;
二是围绕该项目的最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三是通过综合评价得出评价结论。
(六)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由于时间紧,加上没有专业人士指点,一些评价指标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通过分析评价,该项目设计合理规范,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2.项目管理:该项目在财政部门的配合下,执行到位,资金管理比较规范。实行了专款专用,未出现挪用、截留、滥用现象。
3.项目绩效: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的目标。
(二)评价结论1.评分结果:98分。
2.主要结论:该项目由于由县级财政资金有限,加上随着时间的`变化,需要维修和保养的地方很多,资金保证还存在一定难度。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主要经验及做法在使用该项资金时,我们严格按照相关的财经纪律和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实现了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目标,但是后期的巩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对一些一次性的开支还需要不断继续投入,发扬我县的民俗文化也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作保障。
(三)建议和改进举措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继续加强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8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资金申报及批复情况。
为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根据年初预算,20xx年乡村振兴工作经费项目于20xx年2月25日申报,经县政府批准,下达乡村振兴工作经费100万元。
2.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以省委、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为依托,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创建市级以上先进镇1个,示范村3个,创建市级以上美丽宜居达标村50个。以上力争通过5年持续推进,构建我县乡村振兴建设体系,推动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素高度聚集、辐射带动有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和省市级示范村,并能够辐射带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升综合效益。
3.项目资金申报相符性。
项目申报内容与具体实施内容相符、申报目标合理可行。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一)资金计划、到位及使用情况。
1.资金计划及时到位。
项目于年初由县农业农村局申报,经县政府同意,乡村振兴工作经费100万元。资金到位及时快速。
2.资金使用。
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中产生的设计费、广告宣传费、资料印刷费等。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建设、机构设置、会计核算及账务处理等相关情况。对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评价项目是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是否及时、会计核算是否规范等。
三、项目绩效情况
(一)项目完成情况。
完成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创建市级以上先进镇1个,示范村3个,创建市级以上美丽宜居达标村50个,并达到了省、市创建标准。
(二)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乡村振兴示范村镇的成功创建,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提升综合效益。
2.社会效益
(1)推动我县主导产业茶叶和蚕桑的产业发展,优化了产业布局。通过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将为提升改造茶产业,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实现茶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为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能和实现路径。
(2)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品流通。解决了茶农卖茶难和购买农资难的问题;龙头企业利用产业、技术、品牌、营销等优势,为联合体各经营主体提供技术、信息、流通、资金等服务,将茶产业上下游联结在一起,分工协作,抱团发展。
(3)带动基地升级,提高管理水平。通过龙头引领,在管理上为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定期发布市场信息、用保护价的订单模式解决收购问题。
(4)实施精准帮扶,带动农民致富增收。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龙头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和“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此外,还将企业部分收益用于二次返还,按照“三包两返一互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实现产品帮扶、农民增收。
(三)生态效益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工作经费绩效自评报告 篇9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及县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情况,对20xx年财政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一、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工业企业发展考核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的要求,20xx年对县20xx年先进工业企业发放奖励补助,奖励标准严格按照奖补文件执行,20xx年共计奖补工业企业34家,应发放奖励补助资金104万元,实际发放金额99万元。
二、评价工作开展及项目情况
(一)选点方式
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的通知》及县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等文件,对县20xx年县级财政支出100万及以上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收集的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程序后,选取个别样本(如数量大或金额大)进行单独随机抽样核查对象。
(二)评价指标
根据县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本项目特点,按共性指标60分(具体为绩效目标15分,项目决策15分,项目管理20分,项目完成10分)和个性指标40分(具体为功能实现20,项目效果20)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方法
项目绩效评价按照前期准备阶段、自评阶段、实施评价阶段、报告撰写阶段、结果运用阶段五个阶段的工作流程,以现场评价为主、非现场评价为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在项目点现场通过询问、沟通、听取介绍了解项目具体情况,收集项目立项文件等依据,查阅财务会计凭证、账簿,检查项目预算审批、资金支付等内容,实地走访、收集满意度调查问卷,记录工作底稿,获取充分依据以客观公正评价20xx工业企业考核结果考核项目实现情况。
(四)评分方法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方案》)、《财政厅关于开展20xx年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本项目特点,对项目按:“分级评分法:指标评分设置n级权重,指标得分按指标值所处区间的权重计算”和“比率分值法:对存在比率的指标,按比率乘以指标分值计算得分”评分。
(五)基础数据
20xx年工业企业考核结果奖励补贴项目总表如下:
三、评价结论及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项目绩效自评及评价结果:工业企业发放奖励项目完成绩效自评,满分为100分,自评实际得分为95分。详见评分表:自评结果:总体上看,工业企业考核结果奖励经费项目目标明确、决策依据充分,资金由财政局划拨县经商科技局,再由县经商科技局发放到每个企业的.对公账户,未发现虚报项目套取财政资金和不符合申报条件情况,未发现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但是项目在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项目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制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工业企业发展考核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办法,明确了对先进工业企业的扶持奖励,项目的实施能更加有力地推进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工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提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升我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强调企业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政策引导、政策扶持、促进发展的作用。
2.项目管理
该项目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处理及时、会计核算规范。
3.项目绩效
项目目标完成情况:20xx年,项目资金应发放奖励补助资金104万元,实际发放金额99万元,未发放的5万元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九业食品有限公司在事中监管时,发现企业处于停产阶段。具体明细如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17个,应发放金额85万元,已划拨80万元;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奖17个企业,应发放金额17万元,已发放金额1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上台阶奖1个企业,应划拨金额5万元,已划拨5万元。支付依据合规合法。
项目效益情况:通过发放奖励补助,有力推动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动力,提供了我县工业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南向开放民族区域经济强县,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更多的力量。
五、存在主要问题
项目管理资料不完整问题。
六、相关措施建议
及时收集整理对工业企业的考核监督相关资料,归档整理到企业监督检查的相关图片与简报信息资料,对照企业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对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建立工作底稿,完善项目管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