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汉字的研究报告(精选23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关于“龙”这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称龙的传人?“龙”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龙”这个字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龙”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三、资料整理
1、起源
“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一种神异动物,《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它和“麟、凤、龟”并称为礼记四灵之一。能大能小,会飞会游泳,能吞云吐雾“雏形期,也称夔龙期。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现代龙的雏形,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2、演变
商朝时期龙形构成期,也称飞龙期。主要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点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贵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艺品的装饰图案。
隋唐的龙,丰满雄健、气势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铜器以外,还有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是“龙”构成期。
最初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里,“龙”字还是很形象的,就是一个“龙”的形象。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如下图
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
四、研究结论
1、“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
3、龙字的演变过程:
4.此刻很多“书法大师”喜欢写这个龙字,写起来龙飞凤舞,很有表现力。对“龙”字虽经多种艺术性处理,但主体形态没有实质性变化,传承脉络清晰。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化,可在使用汉字时有些人却容易在书写上出现问题,比如写错别字,为了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调查了街边的广告牌,还分析了同学们作业本中的错别字。
三、资料整理
错别字的类型多样,出现的错误也让人啼笑皆非,现归类如下:
1、同音致误
有些店铺为了推销,用同音字代替原来的字,如“桃之夭夭”、“老婆食代”,这一类店名,利用读音相似,把原来词语中的字用其他同音字代替。这样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虽然这样起到了推销作用,但是却误导了正在学习的人,让他们误以为那些词语本来就是那样写的。
2、形近致误
我们在作业中经常因为字形相近而出现错误。比如一个同学把“自己”写成了“自已”,就闹出了一个小笑话。之所以大家经常写错,是因为字形太像,无法分辨。有一次老师说在看作业时发现了一位同学把“陡峭”写成了“徒削”,顿时教室里就笑声一片。
四、研究结论
汉字的知识十分丰富,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才到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所以我们要学好汉字,做好汉字小医生。我提议大家要正确使用汉字,把我们中国的汉字艺术发扬光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5
一、研究的问题
历代书法家的字体各有不一样,字体到底有哪几类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二、研究途径
1.上网查询。
2.询问家长。
三、资料整理
1.书法的字体有哪几种?
如果按传统分类,能够分为五个大类: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种。在每个大内中有细分若干个小类,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楷书分为魏碑和唐楷,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
2.初学者最好先学哪一种字体?
初学者最好先学楷书和隶书这种比较规矩的字体。楷书中最适合初学者的是欧体和颜体,隶书能够先学张迁碑。因为楷书和隶书的字体工整,相对于草书、篆书和行书来说简单一些,先易后难,要先掌握最基础的字体,再学个难一些的。
3.各类字体都有什么特点?
(1)篆体特点
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大篆: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
(2)隶书特点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轻重顿挫富有变化。
(3)楷书特点
楷书笔画方正、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很适合初学者练习。
(4)行书特点
行书不及楷书工整,也没有草书草案,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字体。
(5)草书特点
按必须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章草:简易快写,字字独立不连写。今草:是楷书的快写法,点化飞动,上下之间笔画痕迹往往牵连。
四、研究结论
隶书和楷书较为工整,初学者能够先学这两种字体。而草书、行书和篆书,就比较复杂,最好先打好基础再学。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由最开始形象复杂的甲骨文到今日简洁易懂的楷书,共经过五个主要阶段。由简单的一到一百七十二划的字。有字如画,画如字的美称,但依然让很多人懵懂。所以有必要展开调查来研究一下汉字的来龙去脉。
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汉字的由来。
2.汉字的发展。
3.汉字的使用。
二、研究方式
1.图书文献查阅。
2.网络搜索。
3.咨询父母。
三、研究结果
1.汉字的由来
(1)发明人仓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负责管理粮食。
(2)发明汉字的原因:仓颉负责管理粮食,由于华夏民族的强大,牲口粮食的储藏日渐增多,光凭脑袋已经记不住了。最开始仓颉用堆石记事,再结绳记事,又用贝壳。他觉得贝壳挺好用,一连用了好几年,黄帝看他挺能干,于是将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交给仓颉负责。绳子和贝壳慢慢的也不够用了,受到三位老人的启发,仓颉创造了符号文字,又创造了甲骨文。汉字所以诞生了。
2.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书写不方便,又不统一,于是金文代替了甲骨文。后又出现了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才到此刻的楷书。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仅有几千字。
3.汉字的使用
汉字在全世界有15亿人口使用。其中中国有14亿多人使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也有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4.结论
汉字由仓颉发明,由开始的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经历了五个主要发展阶段。汉字总数有十万个左右,常用汉字有几千个。时至今日,全球有15亿人在使用汉字,并且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入到使用汉字的人群里。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7
调查原因: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汉字,可是,许多人都会不注意、不在乎汉字的一些运用,导致了写错别字的后果。
调查目的:为了防止汉字被其他的人乱用,使其他人明白写错别字的危害,对汉字造成了一些什么样的不良影响,让小学生不要在日记本上写错别字。
调查人员:十全十美小组。
调查方法:去大街小巷各个街口,寻找一些错别字,在自我的日记本中、写的.文章中找一些容易写错的错字,发现之后立刻改正。
调查结果:
1、此刻有许多厂家为了赚更多的钱,便乱改成语。如:衣服店广告:“衣衣不舍”、“衣”见钟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等。
2、还有的人为了写字方便,不费时间,便把“雪糕”写成“雪羔”;把“豆腐”写成“豆付”;
3、有的课外书中能够称得上是错字连篇,错字一个又一个的出此刻我们的眼前,使我们读的时候也很费劲;
4、在我们的日记本中也找到了错字,把“阻”写成“担”、“宝”字下头写成“王”字底;“太”字写成“大”或“头”等。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够破坏我们的好文章。
经过这次调查,我想说:“汉字是自我的祖国创造的,我们应当好好读写和记忆,如果我们不注意和认真,等将来会出现许多笑话的。假如我们连字都能写错,那我们将来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呼吁大家必须要用好汉字!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8
一、问题的题出
汉字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我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的起源是什么?汉字是如何演变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汉字演变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网络查询
3.请教老师家长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1.甲骨文主要使用时期在商周,字形图画性较强,字体不固定,字形线条比较纤细。
2.金文主要使用时期在商周,又叫铜器铭文,字形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象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删逐渐规整和美观。
3.小篆主要使用时期在秦统一六国后,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4.隶书主要使用时期在两汉,线条多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5.楷书主要使用时期在魏晋至今,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便于书写和认读。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字体演变的历史,也是汉字书写由“图画”型向“规范”型转变的历史。“甲骨文”时期,由于是文字形成的初期,其功能主要还是在于记录占卜情况。随着发展,今天的汉字已经成熟,达到形神兼备、书写便捷的程度,我们识记,使用起来也十分方便的。
2.隶书的作用非常大,它承前启后,既承载着汉字造字,构字的特点,同时也让汉字的男趋向规范化。作为书法的一种,隶书直到今日也广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3.甲骨文、金文的“图画”性很强,看起来比小篆、隶书、楷书都要“直观”许多。比如“鱼”字,甲骨文、金文的“鱼”字,人们一看就知道“代表”着什么,而楷书等就不太容易看出来,尤其是小篆,更加复杂。尽管如此,汉字演变的历史还是走到了今日,甲骨文、金文早已被淘汰,这说明它们其实还是不够成熟与统一,只有统一的、规范的文字,才能普及。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9
你们听过关于汉字的故事吗?它们的内容大多是搞笑的,今天,我就来说一个我在书上遇见的汉字小故事吧。有一天,我翻开《七彩语文》,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我读到“快乐哈哈镜”这部分的内容时,不由自主地大笑起来。故事讲的是山羊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写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小动物们都写得很好,唯独哈哈猪,被老师...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史。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汉字是谁发明的?汉字开始是什么样子的呢?汉字如何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呢?古代有哪些造字方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1、查阅有...
一、问题的提出老师给我们说过,我们中国的汉字刚开始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是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和我的同学都对汉字的演变历史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对汉字的演变及相似度做了一次调查与研究。二、研究方法1、查阅关于汉字演变的书籍,上网浏览相关信息,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及与汉字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
9月30日晚上我很兴奋,连晚饭都没有吃,因为我要去现场观看亚运会了。当晚进行的是泰国队对战巴林队的篮球赛,篮球是我最爱看的比赛项目,所以我特别期待,这一定会是一场精彩的'比赛。比赛开始,巴林队一直领先。此时,巴林队的2号球员在进攻时,遭到了泰国队5号的拦截。5号张开双臂向2号的球扑来,只见2号十分冷静...
夏天的夜晚,非常宁静,幽蓝幽蓝的天空,有一群调皮的小星星在快活地玩耍。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云朵后面;有的像淘气的捣蛋鬼,眨着眼睛做鬼脸;还有的像陀螺一样,优雅地跳着圆圈舞。突然,狂风大作,打碎了这欢快的的气氛。不一会儿,豆大的雨滴夹杂着弹珠大的冰雹,密密麻麻的朝星星们袭来,星星们四处躲避。很不幸...
云层上,住着一颗颗雨点儿。他们无忧无虑。日子一天天过去,无聊透了!在某一天,空中响起一阵触动人心的“警笛”声。那是雷的怒吼,是天空在咆哮。大地早已颤抖不已。这也告诉了所有雨点儿,一场暴雨将盖过大地。这下,雨点儿都慌了神。因为云即将散去,他们也即将到达他们未知的大地。记得去了的雨,上千万个,回来的只有...
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呀,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现在的我们回想起童年时光的事情,都会含着泪,含着微笑。现在就由我来带领你走向我童年时的奇思妙想吧。好闻的橘子花香,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将我拉进时间的漩涡,身边的光景快速倒退,旁边的物体渐渐重合,恍然间我又回到了那一...
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讨厌我们的数学老师,而我也不例外。我们的数学老师姓王,身材又高又瘦,所以同学们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圆规老师”。她讲课的方式非常独特,通常是先讲10分钟的课,再用10分钟教训我们,然后讲完其他的课。然而,她不仅讲课方式奇怪,而且还从来不给我们留任何面子。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太无聊了,所以...
冬天来了,寒风呼呼吹,天气非常寒冷,冰天雪地,冻得直打哆嗦!啄木鸟开了一家森林超市,里面有服饰、蔬菜、粮食和水果,品种齐全。一天,狐狸投诉道:“你们这里怎么没有一个外卖员吗?有时在家不想出门,没有外卖好不方便呀!”啄木鸟说:“好的,这是个好建议。我们立刻请一个外卖员来。”啄木鸟请了小狗当外卖员,它可...
东至县政府广场旁的图书馆可是一个好地方,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好地方呢?那就听我一一道来吧!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自从上个学期我们学了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后,我的心就在不停地提问:汉字是怎么演变的.?有什么演变的?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汉字?带着这些问题,我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对汉字进行一次大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相关书籍,了解汉字起源,汉字趋势。
2.上网搜集汉字数量演变过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二零零一年九月,新华社公布了最新的统计信息:目前汉字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八万字。
2.汉字的趋势可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
3.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发明了汉字。
4.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殷商)、金文(周)、小篆、大篆(秦)、隶书(汉)以及楷草行书(魏晋)。
四、结论
自从仓颉造字后,汉字开始演变:从殷商时期甲骨文到现代楷草行书,历时六千年,变化趋势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迄今为止,汉字已有近九万字了,汉字真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啊!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华夏儿女都自称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关于“龙”这个字,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好奇。“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自称龙的传人?“龙”这个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龙”这个字的背后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对“龙”这个字的演变历史做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访谈法
三、资料整理
1、起源
“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一种神异动物,《说文解字》说龙是鳞虫之长,它和“麟、凤、龟”并称为礼记四灵之一。能大能小,会飞会游泳,能吞云吐雾“雏形期,也称夔龙期。主要是夏、商、周时期,距今已由5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特点是:抽象、神秘,但也具有现代龙的雏形,其用途主要是,作为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
2、演变
商朝时期龙形构成期,也称飞龙期。主要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距今4000多年左右。它的`特点是:粗狂、雄健,其用途是用于贵族墓葬品和其他工艺品的装饰图案。
隋唐的龙,丰满雄健、气势逼人,其用途是除青铜器以外,还有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是“龙”构成期。
最初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里,“龙”字还是很形象的,就是一个“龙”的形象。甲骨文中“龙”字为兽首蛇身之状,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如下图
甲骨文、金文、篆体、繁体龙字虽多有异形体,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
四、研究结论
1、“龙”字在古代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形主要来自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
2、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
3、龙字的演变过程:
4.此刻很多“书法大师”喜欢写这个龙字,写起来龙飞凤舞,很有表现力。对“龙”字虽经多种艺术性处理,但主体形态没有实质性变化,传承脉络清晰。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是汉语的记录录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身边处处是汉字,那汉字的来来源是什么?它是直接写成简体字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汉字的历史进行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身边对汉字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
4.其它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
仓颉造字:在上古时期,人们以绳结记事,而随着文化的发展,就更需要文字。而大臣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文字。仓颉日夜思考,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山川脉络、鱼虫鸟兽、草木器具,用来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一样的符号,并定义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但这不足以为证。
经过考古学家的探究,汉字有可能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
汉字的演变史
甲骨文:创于殷商时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鸟龟甲壳和牛的肩胖骨上,故称“甲骨文“。先后出土甲骨文约十四万片。
金文:又名钟鼎文,刻于青铜上的铭文,时期为商朝一秦朝。可分为4种: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一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一前71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一前222年7,秦汉金文前221年一前219年。
篆书:秦始皇继位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将文字统一为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小篆在后期)现保存小篆居多,篆书通常刻于石板上。
隶书:是小蒙的简便写法,在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了将意定无规则的线条变为了有规则的笔画。
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字体出现――楷书。它由钟繇所创,
唐朝楷书为高峰期,楷书以颜真卿、柳修正栏正栏公权、欧阳询、赵孟为代表。
行书、草书:古代人创造了两中可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与草书。草书由张芝发明,可分为章草、今草与狂草。行书由王羲之发扬光大,其《兰亭集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
以下是汉字演变史:
甲骨文→金文→篆书→求书→草书→楷书→行书。
四.研究结论:
1、对于汉字的来源,有人认为是仓颌造字,也有可能是太极文化、刻契、绘画......都没有准确的证明。
2、汉字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化成了此刻的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3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身边对汉字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
4.其它方法
仓颉造字:在上古时期,人们以绳结记事,而随着文化的发展,就更需要文字。而大臣仓颉决心创造一种文字。仓颉日夜思考,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山川脉络、鱼虫鸟兽、草木器具,用来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一样的符号,并定义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但这不足以为证。
经过考古学家的探究,汉字有可能发明于太极文化,创造于刻契,绘画,结绳,编贝......
汉字的演变史
甲骨文:创于殷商时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鸟龟甲壳和牛的肩胖骨上,故称“甲骨文“。先后出土甲骨文约十四万片。
金文:又名钟鼎文,刻于青铜上的铭文,时期为商朝一秦朝。可分为4种: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一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一前71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一前222年7,秦汉金文前221年一前219年。
篆书:秦始皇继位后,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将文字统一为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小篆在后期)现保存小篆居多,篆书通常刻于石板上。
隶书:是小蒙的'简便写法,在汉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了将意定无规则的线条变为了有规则的笔画。
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字体出现——楷书。它由钟繇所创,
唐朝楷书为高峰期,楷书以颜真卿、柳修正栏正栏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为代表。
行书、草书:古代人创造了两中可快速书写的字体——行书与草书。草书由张芝发明,可分为章草、今草与狂草。行书由王羲之发扬光大,其《兰亭集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
以下是汉字演变史:
甲骨文→金文→篆书→求书→草书→楷书→行书。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从甲骨文,逐渐演化成了此刻的楷书。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4
一、提问题
汉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阅读、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什么字体?每种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
2、搜索互联网
3、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文、篆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象形文字。青铜铭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字体。篆书是这个系列最早的字体。楷书—一直到今天。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工整,笔画均匀美观。隶书结得精巧,挫折变化重重。楷书,方方正正,笔法端正。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如篆书、楷书、书法等......
2、汉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甲骨文一样,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认可。
3、中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亨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伟大,实用、艺术、包容......
汉语是中国的母语,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最终完美地站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但是你知道汉字是怎么诞生的吗?
据说这个汉字的祖先是古代的仓颉。黄帝让他负责牛的数量。他觉得打结计数既麻烦又无效。 ——有一次,他看到不同动物的脚印,突然受到启发。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个动物,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我所负责的东西呢?他高兴地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代表事物。果然,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符号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从古至今,汉字已经走过了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甲骨文、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七大变化。这些不同的字体各有特色,也代表着历史的变迁。
如果说有一种字体更让我喜欢的话,那就是字迹方方正正、经久不衰的楷书。楷书也叫正楷,也有很多名字,比如真楷、楷书等等。楷书由程淼创作的“隶书”一步步演变而来。与隶书相比,楷书更简单明了。它横平竖直,被《辞海》解释为方块字,笔画平直,堪称汉字中的典范,故名楷书。楷书始于汉末,时至今日,楷书仍是许多书法家喜爱的笔法。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狂狷与舞龙》的草书。草书的诞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当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豪放,但仍保留了汉字的慷慨,同时也成为许多书法家作品的对象。
汉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当我看到“山”这个词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享受着“其他的山在天底下都显得矮小”的乐趣。当我读到“星星”这个词时,眼前似乎有一片星空。当我读到“国家”这个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为祖国而战的爱国者,当我读到爱情的时候。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5
一、问题提出
我在重庆、巫山等地方都遇到过跟我同姓的人,虽然我姓罗,但也有不明白的问题。“罗”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罗”姓在中国排第几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罗”姓进行了一次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上网查询。
3.询问身边对历史有了解的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看来姓罗的人还真是人才辈出啊!当任何官的都有,做任何事情的都有。各个时代,地方都有名人。
2、以前,姓罗的人有点少;此刻,姓罗的人还是比较多的了。比较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6
一、问题提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平时读书、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字体?每种字体都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
3、询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询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的象形字体。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铜器上的`字体。篆是最早统一的字体。楷书一直通用至今。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隶书,结体精巧,线条较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方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书体众多,如小篆、楷书、行书……
2、我国汉字流传悠长,像甲骨文现在还有被研究辨认。
3、我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等。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伟大,它的实用性强,艺术性美,包容性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7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8
一、问题提出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平时读书、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字体?每种字体都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
2、上网查找。
3、询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询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的象形字体。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铜器上的字体。篆是最早统一的字体。楷书一直通用至今。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隶书,结体精巧,线条较重顿挫,富有变化。楷书,方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四、研究结论
1、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书体众多,如小篆、楷书、行书……
2、我国汉字流传悠长,像甲骨文现在还有被研究辨认。
3、我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等。
通过这一次的研究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汉字的伟大,它的实用性强,艺术性美,包容性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19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学校对面有个宠物店,名叫哗众取宠,可这成语的本意和宠物店根本不是一码事。生活中出现这种情景的广告、店名有哪些?这样情景广泛吗?于是,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看身边的店铺;
2.查找网络资料
三、资料整理
四、调查结论
1.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利用谐音成语的广告。有的是读音相同、字不相同,比如:百衣(依)百顺。因为字的变化,所以意思也变了。还有一种情景是字和读音都没变,只是意思变了,如:哗众取宠。
2.这种广告的坏处是对小孩的学习不好。小孩对颜色鲜艳的广告十分感兴趣,如果小孩长期看有错别字的广告,就会对小孩传递错误信息,导致小孩将正确的字和错误的字搞混淆。
五、倡导
请各位商家们,不要滥用成语,尽量不要歪曲成语的意思,不要因为你们的谐音成语广告影响到少年儿童的学习。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20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化,可在使用汉字时有些人却容易在书写上出现问题,比如写错别字,为了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此次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调查了街边的广告牌,还分析了同学们作业本中的错别字。
三、资料整理
错别字的类型多样,出现的错误也让人啼笑皆非,现归类如下:
1、同音致误
有些店铺为了推销,用同音字代替原来的字,如“桃之夭夭”、“老婆食代”,这一类店名,利用读音相似,把原来词语中的字用其他同音字代替。这样的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虽然这样起到了推销作用,但是却误导了正在学习的'人,让他们误以为那些词语本来就是那样写的。
2、形近致误
我们在作业中经常因为字形相近而出现错误。比如一个同学把“自己”写成了“自已”,就闹出了一个小笑话。之所以大家经常写错,是因为字形太像,无法分辨。有一次老师说在看作业时发现了一位同学把“陡峭”写成了“徒削”,顿时教室里就笑声一片。
四、研究结论
汉字的知识十分丰富,历史悠久。汉字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才到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所以我们要学好汉字,做好汉字小医生。我提议大家要正确使用汉字,把我们中国的汉字艺术发扬光大。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21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我们日常书面交流的文字,有着古老的历史。寻根汉字,可以让我们学习文化常识,拓展阅读,联系历史知识,培养我们的大语文思辨能力。
我们怎么样研究神奇的汉字呢?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搜索
2、查阅书籍
3、询问别人
4、字根拓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比如“楚”在古代中写作“”,上面的“林”表意,下面的“足”表音,“楚”的本义是“荆棘”。《诗经黄鸟》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楚。”意思是交交鸣叫的黄雀啊,停在了树上。
荆棘会刺痛人,所以“楚”有辛苦的意思,如:满分苦楚、酸楚、凄楚、痛楚……引申的成语有:四面楚歌、楚楚动人……
比如古人用一个牛角向内弯曲的硕大牛头表示“牛”字。“特”字中也有一头牛,这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牛”,是给王祭祀的牛,意思是“特殊的牛”,因此“特”表示“不平等的,超出一般的”意思。
再比如“牢”表示古时候用来关牲口的围栏,后来引申为“结实、坚固之意”,比如:牢牢抓住、牢不可破……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汉字的研究,我觉得我们要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激发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的汉字发扬光大,提高我们大语文的思辨能力。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22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从古至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那么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呢?他们都出生在那个炒蛋,在那个时候是使用的高峰期呢?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搜寻资料。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整理资料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金文(周)―篆书(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行书,以上的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子七体。”
1、甲骨文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高峰期在商朝后期。
2、经书是商朝时刻,住客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高峰期在周朝。经文有粗有细,点画圆浑,比甲骨文更规范.
3、大篆西周晚期,经文形体轴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均称。高峰时期在西周晚期。
4、小篆李斯按照秦国文字标准,制定的文字,高峰期在秦朝。
5、隶书:隶书构成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他的笔画简化,书写方便。高峰期在东汉。隶书,构成了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6、新书,古代行书四大高峰期是魏初,魏晋,唐代、宋代。行书最早是出此刻东汉末年。
7、楷书:魏晋时期,有了看书。楷规矩的意思,所以楷书字行方阵,笔画规整品质,比例书更便于书写和认读。高峰在南北朝。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
2、他们分别出生在商代、周朝,西周、秦朝、战国、魏晋、东汉。
3、高峰时期,分别在商朝、周朝、西周、东汉、魏晋。
汉字的研究报告 篇23
一、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但有很多人经常会写错别字,所以,为了别人正确使用汉字,所以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我用了街头探访、询问别人和上网查找资料等方法。
三、研究内容
(1)写错别字:
在街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店牌、城市广告、招牌等,就会发现很多的错别字,因为商家为了想夺人眼球,所以经常会把“鸡蛋”写成“鸡旦”又比如会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天”还比如会把“家具”写成“家俱”……
(2)写繁体字:
在很多橱柜,有些商家就会写很多顾客看不懂的``字。比如把“针”写成“針”,把“电冰箱”写成“電冰箱”……因为商家会认为这样子很有文化,可以更好的销售商品。
(3)写同音字:
在我们的学生默写以及考试中也会不小心写出一些错别字。比如:把“孟郊”写成“梦郊”把“话梅”写成“画眉”。
四、研究结论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写出错别字的机率减少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