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精选9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1
一、投放指引
(一)设置专桶。各镇(街)、社区(村)应根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分布和数量,因地制宜,在适当位置用“其他垃圾桶”设置专门收集桶(标明“居家隔离生活垃圾专用桶”),内设塑料袋,避免垃圾投放时与桶直接接触。
(二)配发专袋。由社区(村)或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向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配发生活垃圾收集专用袋、消毒液等物资,并指导其按要求投放垃圾。配发数量至少保证使用14天。
(三)密封消毒。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应将产生的全部生活垃圾(含厨余、其他垃圾、口罩等)沥干、消毒,投入垃圾专用袋,扎紧袋口,确保无破裂、无渗漏、无垃圾外露,并对垃圾专用袋进行消毒,放在门口,待专人上门收集。
二、收运指引
(一)专人收集。社区(村)或物业管理部门要在辖区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明确专人上门收集居家观察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提供无接触服务,将生活垃圾投放到专门垃圾桶。
(二)专车收运。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配备专人,安排专车将消杀后的生活垃圾收集运往生活垃圾中转站或压缩站(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收集前、后各消杀1次),立即转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收运过程中要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三、专用设施设备消杀指引
(一)专用收集桶消杀。社区(村)、环卫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垃圾专用收集桶的消杀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
(二)专用作业车辆消杀。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专用车辆每日消杀,每次进出中转站、压缩站、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必须对车辆进行消杀,原则上未按要求消杀的车辆不允许进入;作业后再对车辆进行消杀1次。
(三)垃圾中转站(压缩站)消杀。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对垃圾中转站、压缩站每日消杀。每次作业完成后,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周围环境消杀不少于2次,全天开放使用的中转站、压缩站每天不少于3次,做到随倾倒、随消杀,运输车辆进出必须消杀到位。
四、防护指引
(一)上岗培训。有关单位应对上门收集人员和收运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二)防护物资。镇(街)、社区(村)应向上门收集人员和收运作业人员配发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必要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防护服不足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有防雨帽的防雨工作服替代)。
(三)落实测温。专门收运人员每日上、下班要测量体温,保留测量记录。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
五、其他规定
(一)统一指挥。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要在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加强与镇(街)的沟通联系,掌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动态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建立台账。各地城管环卫部门每天及时完成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建立工作台账。每日生活垃圾收集情况报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
(三)加强执法。对不按规定投放、收运居家隔离场所生活垃圾的,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同时加大依法查处力度。
本指引适用时间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卫生防疫专业内容,需按辖区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办理。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2
为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关于加强集中隔离点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紧急通知)要求,自1月25日起安排人员负责对我区符合条件的隔离点进行垃圾的收集运输,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及《紧急通知》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一、组织架构
按照工作需求成立专项清运小组
二、清运点位
目前为全区7日内检查未发现阳性的29个隔离点。
三、清运车辆
2辆3吨挤压车
清运流程
清运准备阶段
清运人员每天7点半由隔离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核酸采样,采样结束后由卫健委安排专业人员对清运垃圾人员开展岗前疫情防护措施培训,并指导清运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确保清运人员疫情防护措施到位。
2.清运过程阶段
清运人员及车辆分成两个固定小组,由固定车辆将清运人员从隔离酒店接送至清运车辆停放处,然后再由专门清运人员驾驶专门清运车辆,按照各自分配的酒店和线路,分别对河西区29个隔离点位的垃圾进行清运,待收集完隔离点垃圾后直接运送到泰达焚烧厂进行处置,避免出现中间环节。
垃圾清运工作结束后,清运人员将清运车辆停放到指定停放处,在由固定车辆将清运人员运送至隔离酒店。清运工作形成闭环,降低传播风险。
3.清运消杀阶段
每天结束垃圾清运工作后,由卫健委安排专业人员指导清运人员脱卸防护装备,做好相关消杀工作。
每次出车前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第一次消杀,到达隔离点后对所有垃圾进行消杀后再装车。清运车辆到达泰达焚烧处理厂后,在进、出场时由焚烧处理厂对车辆进行消杀。返回的空车到达指定停车场地后,由工作人员再次对车辆进行消杀处理。
四、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以及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加强集中隔离点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的紧急通知》中疫情防控管理规定,选调专门力量负责隔离点垃圾清运工作,明确专人负责、专车收运、专人驾驶、专业防护、专线运输。人员和车辆要做到两点一线,保证人员车辆不与社会面接触,全程封闭管理,清运人员均居住在友谊路全季酒店,清运车辆单独停放在友谊南路桥下空间。
2.强化人员防护,配足车辆场地的消杀用品,要强化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每天由卫健委安排专业人员对清运人员开展专项疫情防护应知应会的学习培训和操作演练,规范防护设备的穿脱流程和注意事项,切实提高每个人和车辆的防护等级。加大车辆人员消杀力度,人员防护设施设备要及时更新更换。
3.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监测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第一时间报告。
4.工作时个人防护。采取二级防护: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
5.全体工作人员实施闭环管理,除工作外不得随意外出,不得接待来访人员,必须外出时或接待来访人员需要报备和登记。
6.注意个人卫生,加强手卫生。清运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选用含醇速干手消毒剂或醇类复配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采取手卫生措施,尤其是戴手套和穿个人防护装备前,脱去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执行手卫生措施。
7.清运人员每日在隔离酒店内进行核酸检测。
8.做好每日相关作业数据统计。每日早上9点前,将前一日清运人员每日核酸检测情况,集中隔离点生活垃圾收集量及防护情况(消杀、体温检测)情况上报。
9.离岗人员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于第1天、第7天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如均无异常再实施7天居家隔离,并于第14天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如无异常解除隔离。
10.隔离期间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第一时间报告,必要时转运至就近发热门诊就医。
11.对于清运人员,应合理安排其作息时间,保障睡眠、休息。在其一线工作或撤回、轮休时,要主动预防其长期应激导致的疲劳、职业倦怠及相关心理、身体障碍。可由卫健委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参与的微信群等,推送可利用的心理服务资源,对有需要的人员及时提供个别或团体形式的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如发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等人员,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
12.区城管委与区生态局协调具有清运隔离点垃圾资质的企业提供专业车辆,因车辆不具备自卸功能,无法满足双港泰达卸载垃圾条件,无法进场卸载垃圾。待具有清运隔离点垃圾资质的'企业恢复正常运行后,应与其交接清运工作。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我区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要求,健全管理机制,推进我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示范作用,现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经党政班子会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工作领导,推进我镇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二、主要工作目标
围绕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我镇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不断提升我镇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
三、工作实施和计划
1、开展宣传发动。强化宣传,让干部们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人,利用此次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契机,开展对各科室的指导宣传检查,做好宣传工作;完善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标识,完成各分类点位的设施布置,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开辟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采取分发公开信及操作指南、专题讲座等方法,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知识,营造浓厚氛围。
2、落实分类职责。按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
宣传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联系垃圾收运单位按规范及时清运垃圾。
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
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楼层及会议室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至机关大院的投放点;每周定时收集各办公室的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每半月对大院投放点的.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理并集中到堆置点;做好公共场所垃圾桶的清洁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完好;对各办公室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分拣,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及时清理收集食堂内垃圾,分类投放至投放点,严禁乱倒乱放,定期清洗垃圾桶,确保干净整洁完好。
3、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投放点,确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确。
4、检查分类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及不定时抽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通报结果。
四、设施配置及投放要求
(一)设施设置
1、楼层内:每层各设置两个垃圾桶。
2、镇机关:在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废品及可回收物收集桶和其他垃圾桶一套。
3、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双拼垃圾桶。
4、食堂:设置易腐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各一个。
5、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在机关大院内设立一处废品及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
(二)投放要求
1、易腐垃圾: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茶叶渣倒入开水间的专用茶叶渣收集容器,纸杯等倒入其他垃圾桶;水果皮核、枯枝树叶等投放至各办公室易腐垃圾桶内,再投放至卫生间易腐垃圾桶内。
2、其他垃圾:实行定点投放,日常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到各办公室其他垃圾桶内,再集中投放至卫生间其他垃圾桶内。
3、废品及可回收物:
(1)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由各自办公室临时整齐堆放,每周由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
(2)其他可回收物由办公人员自行分类投放至集中投放点,饮料瓶投放前将喝剩的饮料倒尽,确保可回收物干燥。
4、有害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点。
五、激励制度
每一位镇干部、职工应当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义务,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和堆放。为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我镇生活垃圾分类激励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主要采取通报表扬的方式,激励对象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个人成效显著的个人和科室。
六、工作总结
1、做好自查自检。镇各办认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整改,实现常态化管理。
2、推进分类覆盖。根据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7月份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4
一、投放指引
(一)设置专桶。各镇(街)、社区(村)应根据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分布和数量,因地制宜,在适当位置用“其他垃圾桶”设置专门收集桶(标明“居家隔离生活垃圾专用桶”),内设塑料袋,避免垃圾投放时与桶直接接触。
(二)配发专袋。由社区(村)或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向居家隔离观察人员配发生活垃圾收集专用袋、消毒液等物资,并指导其按要求投放垃圾。配发数量至少保证使用14天。
(三)密封消毒。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应将产生的全部生活垃圾(含厨余、其他垃圾、口罩等)沥干、消毒,投入垃圾专用袋,扎紧袋口,确保无破裂、无渗漏、无垃圾外露,并对垃圾专用袋进行消毒,放在门口,待专人上门收集。
二、收运指引
(一)专人收集。社区(村)或物业管理部门要在辖区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明确专人上门收集居家观察隔离人员的生活垃圾,提供无接触服务,将生活垃圾投放到专门垃圾桶。
(二)专车收运。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配备专人,安排专车将消杀后的生活垃圾收集运往生活垃圾中转站或压缩站(每日上、下午各收集1次,收集前、后各消杀1次),立即转运到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收运过程中要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三、专用设施设备消杀指引
(一)专用收集桶消杀。社区(村)、环卫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垃圾专用收集桶的消杀工作,每日不少于2次。
(二)专用作业车辆消杀。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专用车辆每日消杀,每次进出中转站、压缩站、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必须对车辆进行消杀,原则上未按要求消杀的车辆不允许进入;作业后再对车辆进行消杀1次。
(三)垃圾中转站(压缩站)消杀。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负责对垃圾中转站、压缩站每日消杀。每次作业完成后,对墙面、地面、站台、压缩装置、周围环境消杀不少于2次,全天开放使用的中转站、压缩站每天不少于3次,做到随倾倒、随消杀,运输车辆进出必须消杀到位。
四、防护指引
(一)上岗培训。有关单位应对上门收集人员和收运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二)防护物资。镇(街)、社区(村)应向上门收集人员和收运作业人员配发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必要的劳动保护防护用品(防护服不足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有防雨帽的防雨工作服替代)。
(三)落实测温。专门收运人员每日上、下班要测量体温,保留测量记录。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汇报。
五、其他规定
(一)统一指挥。各地城管环卫部门要在辖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加强与镇(街)的沟通联系,掌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动态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建立台账。各地城管环卫部门每天及时完成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建立工作台账。每日生活垃圾收集情况报市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
(三)加强执法。对不按规定投放、收运居家隔离场所生活垃圾的,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同时加大依法查处力度。
本指引适用时间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卫生防疫专业内容,需按辖区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办理。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5
返平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被居家隔离,科学有效处置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当前阻断疫病传播的关键一环,极为紧迫。现制定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处置方案如下:
一、消杀物资
以乡镇(街道办)对接物质保障组领取各乡镇(街道办)处置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所需各项物资。各村(社区)为隔离人员以户配发必需的消杀物资。主要包括:普通垃圾袋、消毒喷壶、医疗废物包装袋等必备器具;84消毒液等消毒药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垃圾消毒
隔离人员对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先行做好消毒处理,随时将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喷壶喷洒消毒液至垃圾表面湿润,再先以普通垃圾袋集中收集,扎紧袋口后放入医疗废物包装袋中,封闭袋口,等待专人上门收集。
消毒液配比及方法:将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喷雾消毒。
三、垃圾收集
各乡镇(街道办)组织所涉村(社区)责成专人专车上门收集(一天两次)居家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城区各街办所属居民区隔离人员产生垃圾的收集工作,具体和环卫部门对接)。收集人员要落实好防护措施,穿戴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与隔离人员直接接触。
四、垃圾转运
各村(社区)负责垃圾收集的专人将收集到的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至就近的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按医疗废物回收转运处理。
五、车辆消毒
每次运送垃圾后,要用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对车辆内外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消毒—清洗)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和《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精神和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学校广泛开展培育引导学生提高节能环保、废弃物处置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从师生做起,影响家庭,辐射社区,带动全社会。
二、工作目标
按照教育规律、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和组织学校和教师教育学生开展以生活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发动学生带动家庭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家庭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三、工作原则
学校要把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教育。要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设置规范的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引导全校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家长和社区的联动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合力。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区教育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各校要成立学校垃圾分类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分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范畴,确保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宣传教育
(1)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常态化,纳入校本课程,每学期至少安排2课时,让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走进课堂,并与德育教育结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写具有当地特色适合中、小、幼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的校本教材。
(2)充分利用班会课、宣传橱窗、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家长微信、QQ群等阵地,采取讲座、手抄报、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摄影、美术、演讲、读书活动、文艺节目等文化活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全面普及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3)开展“践行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等主题活动,把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带回家庭、带进社区,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组织动员党员教师加入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并联系所在辖区政府,有序安排上街道、进社区开展宣传和服务。
3.实行属地管理。各校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落实重点工作,区教育局加强对区直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中心校要加强对辖区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4.规范分类工作。学校是开展校内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责任主体,校内要合理设置垃圾分类归集点、宣传设施、分类引导标识等,要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并与收运单位做好交接、登记和统计工作。
5.组织相关培训。区教育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适时对学校垃圾分类负责人和相关教师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覆盖属地内所有学校。学校垃圾分类负责人要把培训内容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受训教师要把专业知识带回学校,教给学生,并由学生带动家庭,实现“小手拉大手”推动全员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各校要高度重视校园垃圾分类对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及推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现实意义。学校是开展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完善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学校要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德育、教务、团委(少先队)、总务等部门参与的配合工作机制。
2.加强联系,密切协同。各校要加强与属地政府以及城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完善学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支、回收处理的工作机制。各校要积极寻求属地政府的支持,完善校园垃圾分类管理的收集储运体系。
3.加强监督,总结经验。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纳入学校考核和文明校园创建,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日常检查和年度检查,确保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各校要及时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学校制定的年度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及相关活动资料要按时上报区教育局教育股。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7
返平人员和密切接触者被居家隔离,科学有效处置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当前阻断疫病传播的关键一环,极为紧迫。现制定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处置方案如下:
一、消杀物资
以乡镇(街道办)对接物质保障组领取各乡镇(街道办)处置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所需各项物资。各村(社区)为隔离人员以户配发必需的.消杀物资。主要包括:普通垃圾袋、消毒喷壶、医疗废物包装袋等必备器具;84消毒液等消毒药品;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垃圾消毒
隔离人员对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先行做好消毒处理,随时将自身产生的生活垃圾用喷壶喷洒消毒液至垃圾表面湿润,再先以普通垃圾袋集中收集,扎紧袋口后放入医疗废物包装袋中,封闭袋口,等待专人上门收集。
消毒液配比及方法:将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喷雾消毒。
三、垃圾收集
各乡镇(街道办)组织所涉村(社区)责成专人专车上门收集(一天两次)居家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城区各街办所属居民区隔离人员产生垃圾的收集工作,具体和环卫部门对接)。收集人员要落实好防护措施,穿戴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与隔离人员直接接触。
四、垃圾转运
各村(社区)负责垃圾收集的专人将收集到的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集中转运至就近的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按医疗废物回收转运处理。
五、车辆消毒
每次运送垃圾后,要用有效氯含量为5%的84消毒液按1:24至1:49的配比(原液:水)对车辆内外进行彻底消毒(清洗—消毒—清洗)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8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做好街道办生活垃分类工作,建立健全街道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指导居民垃圾规范化处置,打造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切实提高街道办生活垃分类覆盖率。
二、定义范围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废弃纸类、塑料类,包装物及食堂食等,生活垃划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等类别实施分类处置。
三、重点任务
(一)制度建设。督促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指导社区成立相应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细化责任分工,夯实主体责任,积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推动生活垃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完成时限:20xx年6月30日
(二)强化宣传。做好生活垃扱分类宣传工作,指导社区在办公区、小区内以及明显位置张贴或悬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广告牌等,增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完成时限:20xx年6月30日
(三)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指导社区购置配备统一规范的垃圾分类装置和设施,合理设置垃存放和处置点位。
完成时限:20xx年8月30日
(四)搭建平台。通过对接生活垃圾分类中标企业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促进拉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提升分类回收和处理水平,加快智能化进程。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信息报送。各村(社区)要加强信息收集,总结提炼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文字材料(含图片、视频等)及时报送,要加强工作的`研判和调度,实行“月报制”,每月25日前将辖区垃圾分类工作进度、具体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报送街道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便汇总上报。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检查督促。各村(社区)要加强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检查力度,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确保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全市工作目标同步推进。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社区)要建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发动,督促指导本辖区居民做好生活垃极分类工作,同时,要切实抓好办公区生活垃分类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生活拉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政策引领。要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公示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较好、成效明显的小区给子表彰,在相关政策支持时优先推荐,引导小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鼓励支持居民积极开展垃圾回收利用,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三)加强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平台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要定期深入住宅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手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营造生活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四)加强督导考核。各村(社区)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社区日常工作,做到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加强日常检査力度,督促居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街道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抽查暗访,检査结果将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居家隔离人员垃圾处理实施方案 篇9
为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示范公共机构,探索新型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提升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力争到20xx年年底,达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以上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市级统筹、区县主体。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各区县(市)政府作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要在区城管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辖区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制,建立督导队伍,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示范先行、分步实施。在xx、xx和xx3区率先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示范公共机构创建工作,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根据创建情况,逐步扩大分类范围,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工作的同时,各区县(市)结合农村生活垃圾产出种类、村民生活习惯等情况,加大乡镇、村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
三、分类方式
(一)城区
根据生活垃圾产生的种类和特点,按照居住、单位和公共三类区域,实施不同的分类方式。
1、居住区域。包括居住小区、公寓区、别墅区等生活住宅区域,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
2、单位区域。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有集中供餐的场所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无集中供餐的场所一般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
3、公共区域。包括车站、公园、体育场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有餐饮服务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餐余垃圾、其他垃圾三类;无餐饮服务的,一般分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二类。
(二)农村
在环卫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大类粗分、分类治理,引导村民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三类,进行分类投放、分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