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网整理的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精选16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为了提高自救能力,在校领导的组织下,6月12日,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习。
上午九点,演习正式开始。当警报突然响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拿着书或者是书包,来保护自己的头部,蹲在桌子底下。靠近门口的同学,将教室门打开后,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品。整个动作要一步到位。嘈杂声过后,师生们按照事先计划的秩序有序的从教学楼逃离。这次的演习很成功,大家表现的都很不错。
通过这次地震演习的`亲身体验,真的是很受益匪浅。面对地震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逃生技能来保卫自己的安全。通过这次演习,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可以把灾难控制到最低,而不再是什么都不懂,这个演习真的是很有必要。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2
这个星期,我们听了一次法制教育报告。我从中受益匪浅。其中,有三个与我们差不多的同龄人,本来应该享受在学习的阳光中,却因为一时的差错而误入歧途,现在还在少管所内接受着管教。
有一个是入室抢劫。他是因为抢劫时被发现而被抓。他之前还抢小学生的钱,去打劫,等等。还有另外一个是杀了人。当听到他所犯下的罪名时,我心中不禁打了个寒战,我们这么大年纪还有杀人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在抢劫的时候别人不给钱,一时情急之下杀了人,另一个人被他的匕首砍成重伤。最后他去公安机关自首了。
我觉得很奇怪,未必钱的诱惑就真的那么大,而值得人们光天化日之下去打劫?我觉得这是很不值得的。毕竟遵守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就算我们再怎么自尊也不能违法乱纪啊!而抢小朋友的钱更是不对。也许,我们可能跟他们一样,昨天是霸占运动场地、“借”钱什么的,今天是抢那些小朋友的钱,明天可能就做了犯罪行为,被关起来失去了自由。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也许积少成多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认为,为了区区的钱而花这么大代价——自由,是很不值得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权利,而要许久地去劳动,还要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划上一道深疤,更是在自己的心理留下一层阴影。为了一时之乐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我觉得他们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浪费。为一时而浪费时间,浪费自由,浪费父母的`爱,更是浪费了以后光明美好的前程。这怎么不是一种浪费?
还有一个使我惊奇的一点,他们的小学成绩普遍的好。我觉得,这就是叫自甘堕落吧,或者说是放纵自我。他们由于小学的成绩,渐渐产生了骄傲的心理,就不屑于学习,渐渐就踏入了歧途。而现在,我也是这种情况。我希望自己不要重蹈他们的覆辙,做一个好的自己。
希望,我在听过这个讲座后能够警醒一些,把成绩搞上去吧。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3
1月11日培训的第一天,上午由潘老师给我们培训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学前教育课程通过几十年来不断地改革与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引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幼儿权益的保护,突出现代化幼儿教育价值;倡导多元文化教育;提倡课程模式的多元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成果,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其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幼儿权益的保护,突出现代化幼儿教育价值必须做到: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最根本的要求;儿童观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式和手段的运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儿童是行使自己权利的主体” ;把善待儿童,尊重儿童,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提升到社会的角度、法律的角度予以认识。同时,建议从幼儿时期开始,教育机构就应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提倡课程模式的多元化则要求我们开设幼儿园课程则因地制宜,符合实际。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要做到适合自己幼儿园自身发展的特色模式。
通过学习,体会深刻,今后要在实践中加强总结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带来好处。从而使工作得到提高与进步。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4
近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颇有心得。
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
但是,教师进行有偿补课违背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衷,不利于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形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
一、热爱教师职业。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做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根本。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总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5
通过这次网络专题研修学习,让我收获很大,使我更加明确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教学。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最终要走向社会参加生产劳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显得不够用。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生产劳动中也会不断出现新问题等待人们去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支配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参与者、引导启发者。启发学生悟性,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但自主不是放纵,任其自由,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要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
二、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可以相互启发知慧,启发灵感,达到共赢,当今时代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经常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多给学生提供探索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不要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要创设有趣的情景,情心预设活动问题,通过巧妙的诱导,诱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自主、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6
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兴旺的动力源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历史性机遇
纵观人类历史,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21世纪,创新已经变得无所不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球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谁能抓住创新的机遇,谁就能抢占发展的先机。
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的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要自强,必创新;唯创新,才自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关键时期,我们唯有自强奋进,矢志不移坚持自主创新,凝神聚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人类历史上的每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都会引发世界科学中心和产业中心的转移,并重塑世界格局。历史表明,大国崛起无不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历史思维帮助我们看清楚大势,帮助我们预判并把握时代的机遇。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出现了历史性的交汇,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
深刻分析出现科技短板的深层次原因
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我们需要彻底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妨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科技短板。
关于“卡脖子”问题。“卡脖子”技术往往具有战略性、垄断性、复杂性的特征,一般在短时间内既无法替代又难以突破。“卡脖子”技术涉及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最基础的技术理论,也涉及大量关键装备。解决“卡脖子”问题往往需要长期高投入和高度协同的科研攻关,并依赖完善的技术应用环境和产业生态。
关于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一些技术研发及技术应用的竞争实质上是基础学科实力的比拼,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要依靠基础研究的积累和突破。必须解决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的问题,既要增加基础研究经费,又要给基础研究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宽松的管理政策。
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是利用科技成果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过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能够极大提升现实生产力水平,有力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很多科学研究停留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阶段,科技创新止步于“最后一公里”,研究产出与产业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要真正解决科技短板问题,还需要对科技工作、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基于规律的认识,实事求是地针对问题精准发力。
科学技术研究和相关活动具有如下特征:目标的不确定性、领军人才及关键人员的重要性、项目规划的科学性、项目执行的刚性与柔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条件环境的依赖性、思想交流的开放性、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性等等。这些特征值得我们深思,需在尊重科技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去管理科技工作。
实际上,在讨论“卡脖子”问题时,我们还需要意识到科学技术正面临着新一轮大爆发,需用全面的、发展的、系统的观念去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去科学统筹科技规划的制定。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一方面为大国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竞争中抢得先机,才能够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在严峻的全球科技竞争中,我们除了要运用好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外,还要用好底线思维。
起而行之,构筑民族复兴的强大科技支撑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起而行之,用自强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大国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良好的学术生态。学术生态反映了学术品位,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学术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努力建立坚守诚信、崇尚创新、鼓励探索、敢于担当、宽容失败的学术生态,坚决排除非学术因素对学术的.干扰。一方面,学术诚信是良好学术生态的前提,是每个人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坚守的道德规范。学术不端行为不仅损害科学界的公平、正义,而且亵渎了科研工作者、科学家的形象。学术活动不容半点杂质,对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的唯一态度就是“零容忍”。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对于学术共同体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应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学术评价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对于学者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倾向。要辩证地看待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数量的指标往往好操作、易执行,但并不真正代表质量。在科技领域,量变不一定必然导致质变。
发挥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大学具有关注长远、人才聚集、学科齐全的独特优势,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大学的重要职责是追求和传授学问、探索和扩展人类知识边界,大学产生的重要研究成果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大学同时也是学科交叉汇聚的地方,学科交叉点往往是新的知识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是最有可能产生重大乃至革命性突破的地方。大学还是重要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大学具有关注长远、氛围宽松的特征。基础研究的价值往往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基础研究的结果往往不能预设。研究者需要“自由飞翔”的环境,自由的广度决定了飞翔的高度。
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要跳出成果转化的旧模式,要构建战略层面的校企长期合作关系,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大学与企业之间高水平人才流动机制,确保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大学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和供给方面保持持续深入的对话与合作,共同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一方面,大学要加快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大学要通过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改革,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上对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体系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和长远思考。要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打造一流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文化。要完善学科布局,进一步推动学科交叉。要加强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有力支持。要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攻关团队建设,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要推进科教融合,增强科研的育人功能。要主动谋划、提前布局,牵头和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不断提升创新水平。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并发挥主力军作用。大学推动创新,更多是从科学本身的逻辑出发,去探索未知领域,从而给予人类社会发展持续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则更多地从科技发展的外部需求入手,有效地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从而成为推动创新的强大外部动力。同时,重大的科技创新突破往往能够孕育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历史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催生了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企业。因此,我国高科技企业要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树立创新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要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在更深层次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竞争,目的是争夺未来竞争主导权。历史经验表明,工业革命发生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往往能够推动一个或若干个新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创新方式和创新体系的变革,为后发国家通过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赶超提供了重大机遇。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融合信息、智能制造、生命、材料等众多科技,会带来未来百年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导致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调整,也为重构国家创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是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决胜的关键。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多方参与、充分论证的顶层决策咨询机制。要完善重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健全适应市场机制的创新管理模式。要完善基础研究有效引领和支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激励政策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要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促进以吸引全球优秀创新人才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外开放。
在我国即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悟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大意义,树立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四个面向”,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增添发展动力,积极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7
近几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市上召开学科研讨会,或者上网查询,均可发现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研热点。作为长期从事一线高中数学教学的我来说,对研究性学习也非常感兴趣,而且早在四年前,我就开始潜心专研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上的应用,今日只在这儿谈谈我在新授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主观色彩太浓,总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行,常常担心数学内容没把学生讲透彻,长期下来,形成了学生“坐地等花开”的依赖心里,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素质教育成了数学课上的一句空话。数学老师们讲授新课,基本都是新课引入,讲解新课,课后小结,课后作业,中途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只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能对答如流,成绩差的学生便把头埋下,避开老师的视线,害怕回答问题,如果有幸被点名回答问题,心里就是一阵慌乱,有的学生站起来干脆说“不知道”。长此以往,为了保证课堂上的容量,回答问题的人就基本趋于稳定,学生健康学习数学的心里受到了伤害,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从数学新授课上开始了。关于课后作业,老师的主观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将课上内容落到实处,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既要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习题,还要做课后补充题2—3个,学生整个中午都在做数学题,有的甚至一个中午还不能完成数学作业,造成学生身心疲惫。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休息,又制约了学科的均衡发展,还给学生人为造成了数学难学的错觉,甚至让一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对数学的学习,真是得不偿失,这让老师自己变得非常被动。更让人忧虑的是,老师们总埋怨自己所教的学生底子太差,学生的可塑性不强,而很少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动脑筋。
我清楚地认识到,讲新课之前,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这节课究竟要学习什么主题内容,让他们弄清楚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并且要有时间让学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因此,凡上新课,我首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我正式讲课前还要安排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继续阅读该讲数学教材,然后用目光示意4—5名学生主动谈谈他们分别在本节教材中收到的主要信息,包括主题内容、分析过程、重点、难点,例题点评。在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再听取2—3位同学的点评意见,以便掌握同学们对本讲内容的真正需求,然后我融学生的见解于一体,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讲解,句句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同学们对学生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对本讲内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课后小结我一般不在课上进行,而是要求学生课后写在一个专用本上,等我批阅后再返回给他们。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得到提高,课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各自的数学思维风格也逐渐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后总结避免了我思维定势的过早来临,我与学生的沟通也达到了一定境界。关于课后作业,我的原则是决不随便拿几个题去敷衍学生,也不会选择题海战术去困乏学生,而是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精心配置3—4个有价值的题供他们习作、研究,然后我选出有特色的习作供点评课使用,让师生在欣赏教学中收获多多。
这里再强调一下,老师用目光示意某人回答问题,是一种带着商量、期盼、鼓励、理解的师生心里交流,比直呼其名有明显优势,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心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新课的研究学习,真正达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目的。总之,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讨论,这不仅可消除传统新授课的弊端,而且可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赶超老师的信心。另外,我也会选择坐在学生中,倾听学生在黑板上对某一新课的讲解。通过一定的实践,发现这一方式既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熟,而且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口才,增强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体现。
我对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复习课、试卷点评课、奥赛班专题讲座课、高三数学教学课上的应用均有一定研究,这里不再谈及。总之我认为,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支撑点是:高中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研究问题的心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过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品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上,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一种理性的参与,是真正参与教学的参与。因此,我认为,数学新授课上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能够提高学生新课学习质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新授课上必须让研究着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这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不是从这节课才开始的,教师必先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只要数学老师们,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数学老师们,把研究性学习先深入到数学新课教学上,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数学课型中,这样你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现在就开始实践吧,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而后快。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8
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1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
你,还在吗?
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惟愿我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源远流长,故仿诗经一首,聊以记之。
《凯风》——凯风自南,吹吾棘心。琼瑰睍睆,古韵长慉。吾自黽勉,待君栖迟。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9
在历史课改的尝试与实践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与学生都在不由自主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讲堂到学堂的空间转变;从灌输到探究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接受到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转变。这种变化是是微妙的,更是欣喜的。
一、教师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更好的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呢?
1、信任学生,他们就会带给你惊喜。回顾我以往的教学,为什么我会在课堂上当主角?为什么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我的不信任。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课改以后,我开始试着信任他们,他们回报给我一份惊喜。
例如在讲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这节课时,我按照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十分钟,干什么呢?课后作业 “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想就让学生写篇想象作文吧!现在的学生最不爱写作文,我无法相信他们在这十分钟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什么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热情,我将题目改为“一个北京人的一天”。五分钟过去后,一个学生举手了——“我写完了。”之后不断地有人举手表示完成。到下课时,全班绝大多数完成了作文,而收上来的作品,令我格外惊喜。很多学生的文章新颖、非常富有想象力。这一节课学生们的杰作,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它也鼓励我再大胆些,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
2、教师在课堂中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做好这些角色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在课前、课中要做大量工作。
首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充满生机。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
其次关注学生和学生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卷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我们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的层次的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具体说来,我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说和艺术》课时,我先播放四大名著电视剧的主题曲片段,创设情境,很多同学也跟着大声唱,乐曲将学生的每一个思维细胞调动起来,我再因势利导,随即提问:你知道这是哪四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你又知道哪些呢?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学习佳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讲到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讲张骞出使西域让学生思考:现代史学家剪伯赞这样评价张骞:“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外交家,同时又是一位战将,真可谓中国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你是这样认为吗?请结合本课内容加以阐述。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
二、新课程改中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他们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1、比如历史探究活动课,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学生学得主动了,变得大胆了。例如我在《宋代的社会生活中》一课时,设计了“假设在东京有一个六人家,夏日晚饭后,他们一般会做些什么呢?”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六人小组便讨论开了,确定主题、分配角色,各组同学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有下棋的、看戏的、喝茶的、闲聊的,还有请邻居共享美食的,一时间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这么大胆主动,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
3、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已从过去的注重老师教,转到了注重学生学。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旋律。教学中我经常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
4、爱是无声的语言,爱是最美的教育。随堂潜入课,润心细无声。教学中我尽量使用鼓励性、发展性、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促进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例如:面对初一学生手忙脚乱不会学习历史的状态时,我引用印度诗人的:“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的教育规律诗,与他们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谈心对话,并介绍一些学习历史课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使全班学生信心倍增、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这的确需要我们坚持实践,坚持学习,不断解决遇到的困惑。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0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1
在大半学期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些平凡而普通的老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人感动,让人深思。做为新时代的老师,我觉得应该做到:
一、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本人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我们所教育的对象是一群身有残疾的特殊孩子有的孩子行为控制能力差,经常弄坏东西,乱跑乱叫,所以我们要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注重培养他们的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我们的特殊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老师的行为好坏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2
以前不知什么是采购管理,通过学习了《采购管理》使我了解了一些采购管理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了解了采购管理也需要战略策划的。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认识了:采购对企业价值链的作用?供应商管理战略;这学期我共学习了七大模块十九小节,采购管理与战略采购、采购组织与人员管理、采购需求与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采购价格与成本管理、招标采购,每一章节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
一采购管理与战略采购。这一章我学习了有关采购的基本知识,并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采购组织与人员管理。采购组织的设置必须遵循一致性、适应性、精简、高效、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对于采购人员应该具备采购、物流、商品学、市场营销、税法以及相关法律知识。
三、采购需求与计划。采购需求分析就有范围广、运用知识多等特点。确定采购需求分析程序首先分析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汇总物料清单、分析库存状态文件,再接收处理请购单,最后综合确定采购需求量。综合确定采购需求量可依据申请单、物料需求计划、物料消耗定额确定,也可根据ABc需求法确定。采购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采购数量、日期,节省资源将采购活动与财务核算相统一,而且能明确物料的消耗量。
四、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的选择应以一般产品、战略产品、瓶颈产品,针对不同类型产品的特点,提出供应商战略。
五、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采购谈判是指谈判双方或多方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进行相互协商和反复沟通,并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和取得共识的行为。采购谈判具有合作性与充实性、原则性与可调整性、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特点。谈判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购谈判的内容和阶段。各国人的谈判特点也各有不同,为了采购活动顺利的进行如何对采购合同进行合理的管理。
六、采购价格与成本管理。这一章我学到了采购价格的种类、影响采购价格的因素以及采购方的定价方法等。
七、招标采购。这是这学期的最后一章,这一章我了解了招标的三种方式,招标采购的基本过程,招标采购适用的情况以及招标与投标相关的问题,还写了一个招标书和投标书。采购作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手段,对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产生了极影响。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环节,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现在企业的竞争正逐渐由技术的领先、市场的垄断转向以采购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采购是企业活动中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对于一个典型的企业?一般采购成本要占60%以上。而在一般工业企业中,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要占到销售成本的70%以上。如何降低采购成本成为制约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降低采购成本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谈判的主要目的?所有的采购谈判均以价格作为谈判的核心。尽管采购谈判中所涉及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但所有的经济利益都是通过价格表现出来。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地位的提升?采购活动的日益全球化、广泛化?使得各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价值链的'合理化。并努力通过提高采购能力达到降低成本来提升一个公司的战略地位,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尽管提高采购能力对公司的发展有巨大的潜力,但对公司采购活动中的价格谈判策略缺乏足够的研究。很多采购人员根本不知怎样实施正确的价格谈判及准确的应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据调查显示?仅仅有10%的大中型公司对于价格谈判在降低成本工作中的作用表示满意。而本论文的主要就是研究如何在采购谈判中采取有效的价格谈判策略来获得合理的采购价格。
1.采购谈判的现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中国加入wto?采购活动日益全球化、广泛化。从而我国的供应商?采购商有更好的机遇?可以积极的进入全球性的采购活动。然而随着加入wto带来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采购活动中企业对采购成本?采购时间?采购次数控制力度的不足?并未产生良好的采购绩效。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大幅上升?进一步的缩小了企业的市场竞争空间。究其根本是因为企业采购人员在采购谈判中不能准确的掌握和应用最佳的价格谈判战略。致使企业在采购谈判中降低竞争力度。为了使企业在采购质量满意的货物?降低采购成本并提升采购绩效?实现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采购人员对价格谈判战略略的学习与实践。
2.价格谈判浅析价格谈判策略的合理运用?对于一次谈判的成功非常重要。研究价格谈判策略需要对价格谈判做一些了解首先应明确价格谈判的目的与意义。其次对价格谈判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将价格谈判的策略在采购谈判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如讨价还价策略、主动让步策略、迫使对方让步策略。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价格谈判?这里会用到很多价格谈判策略?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是?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公司的价格谈判能力?主要的还是要靠公司自身实力的增强?要让供应商和客户对企业有一种业务上的依赖感?这就要求企业从自身内部出发?实施一系列的旨在提高公司核心竞争争力的行动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采购是一门实际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经过书本上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的了解采购的内涵。书本永远都是为实际运用打基础,只有真正的实践过了,知识才发挥了它真正的价值。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用到采购,如,我们去市场买衣服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到采购的知识。
短短的一学期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生活中我会处处留心,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像相关的人员请教,实在不明白我还会去查阅相关的书籍,总之,对于采购的学习决不会到此为止。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3
今天,手头上的工作多极了:完善创文材料、德育工作会议筹备、县朗诵比赛训练等。尽管如此,我还是放下手头上一切事务,早早到xx县民族小学参加“xx.xx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观摩研讨会”。
刚到会场就看到了北京新十一学校的蒋钢老师,心里很是高兴。因为去年到山东学习考察时就认识蒋钢老师,也真切感悟到语文主题学习的魅力之所在。之后就一直在网上关注语文主题学习,关注新十一学校的发展。今天,语文主题学习精英团队送教到xx,得以近距离观摩结合本地实际的语文主题学习展示课例。
第一节是由深圳沙面小学的时培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二年级识字课《荷叶圆圆》。老师先带着孩子们玩互动游戏引入课堂,接着看课文音画,读文,找生字词,贴字卡,引导识字,说识字、记字方法,教写字,读词,拓展到生活中识字等;带领学生看图读文,学文,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字、词、文;小老师领读生字词(带拼音领读,去拼音自读,玩磨方识字游戏。指导学生写字:老师师在黑板示范,然后学生描红);课堂总结。笫二节是由深圳上沙小学的王xx主任执教的《语文百科阅读——词、句大比赛》。开课互动能结合实际;品读;品析:默读,用横线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分享你找到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好在哪?王xx主任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每个小组基础最薄弱的孩子偏为l号 ,且l号位发言得最高分(依次分值为5.4.3.2.1)。这样做高度尊重学生,让差生得到团队最大的帮助,重拾自信,努力学习。优生在教组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学到合作方法,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品读:我们想——读(齐读,分角色读,单人读;我们....)四、品法。五、品练。他的课扎实而开放,首先是引领孩子们了解课文,接着是带领孩子们感悟文本,在王主任的引导,点拨下,孩子们自主自觉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技能。课堂总结:一表扬1号的.大胆自信,真棒!;二希望大家继续帮助1号,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大家好才真的好,不放弃,不抛弃,继续努力,你们一定会更优秀!这节课人文,学科,德育深度融合,方法与技能齐驱并进,非常有创意,且扎实,高效!虽是短短的40分钟,学生、听课教师却学到了一生受用的知识,领悟到育人的最高境界!王xx主任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品味到一个有智慧,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呈现给我们的精神盛宴!这样的课堂令人向往并乐在其中,这样的老师令人敬昂并努力追随!
感谢学校给予我学习的机会,感谢蒋钢老师带来的语文主题学习专家团队,感谢王xx主任的精彩分享!另外两位老师的课也很好,我们今后会努力学习和追随。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4
今天认真观看《榜样_》,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图、声、文并茂。一个个鲜活的共产党员形象跳跃在我的心中,他们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在每个岗位上坚守着……看后有几点感想:
心中有三问
一问:如果每名共产党员都是他们,迸发出的力量该是如何的气势磅礴?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宋书声,从懂点文化开始苦学两门外语,把马列思想翻译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党的灵魂。贺星龙18年坚守为村民上门医诊,不畏道路艰难,为一线的村民们带来福音。缉毒英雄印春龙、测绘大队郁期春,他们在各自领域里,不畏生死、不惧寂寞,为民分忧、为国担当。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如果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是他们,岗位上尖兵、优秀分子,我们的先锋作用就会充分焕发出来,这种力量将汇集成流、气势磅礴。
二问:如果每位支部书记都像他们,干出来的幸福会是什么样的源泉?
治软治穷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一名女党员,热心带领班子成员,带领少数民族村民勤劳奔小康。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弃商从政,大力抓好乡村建设,人称ppt书记,建起家庭农场,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是他们,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了极致;是他们,事必躬亲,每一步都留着他们的汗水、心血;是他们,用智慧、苦干为百姓们带来了幸福。如果每一位党支部书记都是他们,我们的连队在奔全面小康的路上是不是欢声更响亮、路途更轻盈!
三问:如果每名共产党员都有他们的境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还会远吗?
卫星导航事业20年的追梦人王淑芳、高温超导领域的专家赵忠贤,他们为国家的事业舍小家为“大”家。还有他们:宋书声、贺星龙、印春龙、郁期春、李元敏、朱仁斌,还有许许多多如他们一样党员干部,他们怎么会不知苦累呢?只是他们把岗位当成坚守、把工作当成事业,他们心怀一心为民崇高理想,他们心地善良如清泉,他们坚定信念如山峰。如果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有他们这种忘我的境界和情怀,一个个目标就会势如破竹,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还会远吗。
行动如何做
做一个不怕难不怕累的共产党员。工作总会有辛劳,要做到不畏艰难,是需要不断地锤炼的,作为职能部门负责人要躬身实践,面对诸多的工作,学习宋书声等榜样,一个个攻艰克难,完成好每一项任务。
做一个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作为公职人员,在履职尽责中要把为民服务当成第一服务宗旨,学习李元敏等榜样,要有以民为己任的情怀,扩展服务的理念,在即时即办的基础上,考虑长远,让更多人享受到全心服务的更多红利。
做一个有境界情怀的共产党员。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有很多,真正领悟到、并将无私情怀境界运用到实践、尤其是取得非凡成就的党员干部也许就没有那么多了。我们是普通党员干部的一员,不能因为工作普通、平凡而放弃信念的筑就、信仰的锤炼,我们要学习贺星龙榜样,平凡中见情怀、平凡中见伟业,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便是境界、便是精采。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5
通过这学期的《安全卫生教育》课程,自己对于安全卫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一旦我们忽视它,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所以为了亲人,为了自己,必须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
首先上的课是关于急救卫生方面的知识,老师精美的ppt和自己的讲解以及师生互动让我受益匪浅。既巩固了我们在上学期急救技能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积极的上讲台展示自己的急救能力。虽然其中有些同学不太熟练,但是大家都积极的互相交流学习,我也上台做了一下心脏复苏的演示。
自己意识到急救并不只是一个人的事情,有时还需要正确的分工,团队的合作。这样的课堂增强了自身的急救能力,使得我可以在发生突发情况后,对伤员做一些急救,为宝贵的生命争取时间。随后,老师开展的卫生方面的教育,使自己认识到不好的生活习惯要进行改正,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
生活中,卫生必然重要,但是安全也不可小视。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老师通过讲解以及视频真实的再现事故现场告诉了我们安全的重要性,并给我们补充了一些安全知识,例如:在家用电时,应注意安全,家里没人时应关闭所有电源;炒菜时,应注意用气安全,若起火,不能往锅里倒水,应用锅盖盖住,防止火势蔓延;在过马路的时候,应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在拨打报警电话时,应按电话里的提示把问题说清楚,说具体等等。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调查结果显示,气温每上升一度,犯罪上升两个百分点。尤其女生来说,更应该掌握保护自己的`技巧。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
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除了一些交通意外和火灾防范,我们也应该注意其他方面的安全。例如要注意不能随意虚构事实在网上污蔑他人,不能泄露危害他人和国家的信息等等,本次的课程使自己认识到了更加广泛的安全概念。
通过学习《安全卫生教育》这门课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在卫生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急救能力技能在紧急时刻既可以帮助别人也能帮助自
有关心得体会的总结 篇16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